第六十三回大鬧將軍府(第2/7頁)

第三天,也就是繆、雲二人從點蒼山下來這天,他們和那個老家人到郊外遊玩,目的地是大理一個非常特別的名勝——觀音庵。

觀音庵各地都有,但大理的觀音庵卻與別不同,它是整座觀音庵建築在一塊大石上的,所以又名大石庵。

武莊大為驚奇,說道:“你們王府那塊大石,巍然聳立,崢崢突兀,我已嘆為平生僅見的奇石,誰知還有比它更大更奇的石頭。”武端說道:“整座庵堂建築在一塊大石之上,也算得是鬼斧神工了。”

那老人家道:“這座觀音庵又名大石庵,有個故事。據說古時候有一批強盜,要來洗劫大理,觀世音菩薩化成了一個老婦,背著那塊大石,強盜見了,非常驚詫。觀音說道:‘我年紀老了只能背這塊小石頭,城裏的年青小夥子,經常背的石頭,比這塊大十倍還不止。’強盜聽了害怕,不敢進城,便逃跑了。這個故事叫做‘背石阻兵’,當然只是個古老的傳說,不能信以為真的。”

武莊笑道:“雖然是個無稽的傳說,倒也很有意思。”

那老家人嘆了口氣,說道:“大理如今正在抽丁,據說是要到一個很遠的地方去打仗。觀音可以背石阻兵,可惜咱們沒有觀音的‘神力’,卻是不能阻止這次刀兵了。”

武莊說道:“神力不能阻止,那就只能依靠人力來阻止了。俗語有句話,叫做人定勝天。人力也未就輸於‘神力’呢。”那老家人聽了她這番說話,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那塊大石旁邊,有一條清溪流過,清溪上有小橋橫跨,可以直通庵堂。武端笑道:“咱們別在這裏發議論了,還是進去觀光觀光吧。”

那老家人道:“其實庵堂裏面是沒有什麽可以觀光的,尼姑住的禪房遊人不能進去,只能在供奉觀音大士的殿上進香。不過觀音殿外面有個小小的花園,種有幾株異種茶花,可以供給遊人喝茶歇腳。只可惜現在不是茶花開放的季節。”

武莊說道:“大石庵是大理一景,既然來了,總得進去看看,喝喝茶也好。”

正當他們踏上小橋,走向庵堂的時候,忽聽得有兩個人說話的聲音。一個說道:“沙和尚回來了,你知道嗎?”另一個道:“真的嗎?幾時回來?”

“聽說是昨天晚上。哈,沙和尚這一回來,咱們的好機會也就來了。”

“什麽好機會?”

“你還不知道嗎?他一回來,韓將軍就要出兵西川了。韓將軍是文人出身,打仗的事並不在行,他還能不依靠沙和尚麽?”

這兩個人說話的聲音很小,但武端兄妹是練過武功的人,聽覺特別靈敏,卻是都聽見了。

武莊心中一動,暗自想道:“他們說的沙和尚,莫非就是沙彌遠?”

那兩個人還在繼續談話,其中一個歡喜得跳了起來,說道:“不錯,沙和尚是韓將軍跟前的大紅人,咱們正可以找他替咱們活動活動差事。”

另一個道:“是呀,我也不指望有什麽好差事,只求能夠當上一個給大軍押運糧草的小官,後半世也就不愁吃喝了。”

他們說到這裏的時候,那老家人和武端兄妹剛好步下小橋,踏入庵堂。

那兩人一看見段府的老家人,登時停止談話,不約而同的站了起來,脅肩諂笑地說道:“段公公,什麽風把你吹來的,小王爺好嗎?”

那老家人道:“原來是葛大爺和金大爺,你們兩位今天怎麽這樣好興致呀。”

那姓葛的道:“忙裏偷閑罷呀。這兩位是——”

那老家人道:“他們兄妹是王府的遠親,前幾天剛來的。”

那姓葛的忙道:“幸會幸會,公子貴姓大名?”

武端說道:“我姓文。”胡亂捏造了一個假名,那老家人雖然覺得有點詫異,但他老於世故,當然也不會當面說破。

那姓葛的說道:“我叫葛進財,他是我的朋友金光鬥。”那金光鬥接著便說道:“我們經常在‘王府’走動的,你們兄妹大概是初次來投親的吧?”武端說道:“不錯。”

金光鬥道:“怪不得我從前沒有見過你們,你們兩位新來,我們應當稍盡地主之誼。想必你們尚未遍遊大理,要是你們不嫌棄的話,我可以隨時陪你們遊玩。”

武端正要說“不敢當”,武莊卻已搶先說道:“那好極了,金先生住在什麽地方,我們進城就來找你。”

金光鬥掏出一張名帖,說道:“我和葛兄是住在一起的,在朝陽街學台衙門左面的那條小巷,巷口數過去第三間就是我們的寓所了。”名帖上面本來就寫有他的住址,不過沒有他說的詳細。

武莊接過名帖,說道:“過兩天我和哥哥一定來找你們。”

葛進財跟著說道:“我們本來要去王府拜訪貴親的,不過今明兩天恰巧有點事情,恐怕要到後天才能去了。請段公公和文公子、文姑娘代我們先向王爺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