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撫刀長太息引劍上征途(第2/7頁)

“一錢不值的倒黴英雄!”婁無畏細細咀嚼這句話,不覺苦笑了。

從此婁無畏就在獨孤一行門下,執半徒之禮受藝。獨孤一行外號“百爪神鷹”,可以想見他的厲害。他的武功原出自鷹爪門,又獨創了八八六十四手大擒拿手法,交手時,飄忽若風,如鷹撲食。他的手法與太極拳恰恰相反:太極拳講求以柔克剛,他的擒拿手,則完全以攻代守,又善於順勢挫敵,合內家外家為一。武林中人因他猛如鷹鷙,又善出擊,所以就給他這個“百爪神鷹”的外號。

“獨孤”這一個姓,原是胡姓,但在唐時已自西北遷入中原,成為當時的華族大姓,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就是姓獨孤。因此長期以來,已經漢化。獨孤一行就是以關內人的身份避居遼東的。他起初也像婁無畏一樣,以為關外是清人統治之區,恐怕不能立足,及至來到遼東之後,才知與料想恰恰相反。因為關外是清廷的發祥地,他們對於本族人民的防備也就不及在關內漢族地區那樣嚴密,因此一些亡命之徒,才能立足下來。

婁無畏在獨孤門下幾年,不止習技,而且也嘗談論傾覆清廷的方法。他們雖知李自成、洪秀全的途徑是唯一能傾覆一個皇朝的途徑,但當時正在太平天國之後,滿清的力量加上洋人幫助滿清對付民眾的力量,比以前更為頑強,發動起事,大不容易。而且他們到底不是很熟悉農民心理的人,更不懂得如何去組織農民。所以空有此心,卻無此力。獨孤一行的想法,只是將江湖上的秘密會社聯結起來,待有機可乘時,便為漢族同胞,做一番事業。

自此婁無畏就在獨孤一行門下,學習他獨門的六十四手大擒拿手和七十二路“飛鷹回旋劍”,婁無畏武功原本就極有根底,許多如練氣、練力和閃、躲、騰、挪等基本身形步法,都可省略,自然學得很快,不消四、五年工夫,他已得了獨孤老英雄的傾囊傳授。而且在他到遼東之後半年,雲中奇也已從關內回來,他自雲中奇處又學得了“聽風辨暗器”之術,武功更是日益精進。

獨孤一行和雲中奇對柳劍吟是慕名生敬的,但對柳劍吟的師弟丁劍鳴卻頗有微詞。尤其雲中奇回來後,說起丁劍鳴以丁門太極派開山宗祖自居,以太極劍、太極拳、金錢鏢三絕技傲視江湖,而且和官府日密,和武林日疏,許多江湖豪傑都對他很不滿。獨孤一行聽了,竟撚須微笑道:“總有一天,我要憑一雙肉掌,來鬥鬥他的三絕技!”婁無畏聽了,微微一震,但他對師叔為人,也不很明白,而對師叔和索家來往的事,也是不滿。因此也沒再說什麽。

光陰荏苒,婁無畏在獨孤門下,已有五年。這五年間物換星移,江湖上多少驚心動魄的事情,又已成陳跡!匕首會的大巢已經給官方挑了,官府對匕首會的防範自然漸疏,對婁無畏的追捕,也因他的突然失蹤早就中止了。於是獨孤一行在婁無畏學成之後,又派遣他回到關內,去聯絡秘密會黨。

哪知他回到關內不久,便聽說他的師叔丁劍鳴保護的一批貢物,在熱河下板城外三十多裏的地方,給一個遼東口音的怪老頭子劫去了。由於丁劍鳴名震江湖,是丁門太極的開山宗師,平素又挾技自傲,從不下人。憑他那幾十年純凈的功夫,一股驕橫之氣,竟然會在熱河栽這樣大的跟頭,因而,消息傳出,武林為之聳動。

而且據說丁劍鳴竟是被人給一對肉掌打敗的,他雖使出了他的丁門三絕技,居然還是落敗!丁派標志的太極旗,也眼睜睜的被人拔去!

不久,又聽說隱居水泊幾十年的柳老拳師,也因師弟的事匆匆北上了,江湖上好幾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還收到柳老拳師邀請相助的請帖,於是江湖上議論紛紛,許多人都在猜測這遼東口音的怪老頭子是什麽人?而柳老拳師此去,會不會和那怪老頭子一決雌雄?如果打起來,不知誰勝誰負?有些人竟因此開出盤口,賭他們兩人交手的輸贏。一些看好柳老拳師的人認為太極拳講究“浸”入去的功夫深淺,而柳老拳師這幾十年潛心學技,武功業已爐火純青,不比他的師弟雖然開創一派,卻是雜務分心,一樣的拳法,勤於練習和疏於練習就有很大的分別。而看好怪老頭子的人,則是震於他的先聲奪人,以為他憑一雙肉掌都可打敗丁劍鳴,那麽縱許柳老拳師武功比他師弟強,大約也討不了便宜。

這些江湖議論,聽在婁無畏心裏,可震驚得很。從這些消息看來,那遼東口音的怪老頭,不是獨孤一行老英雄還有誰?他深知獨孤老英雄的六十四手大擒拿手法,已入化境,有無兵器,原就相差極微,他自己在獨孤一行門下學技和師父過招,就常常讓師父以空手入白刃的擒拿手法,奪去手中長劍。而且獨孤一行又曾說過要憑一雙肉掌,鬥鬥丁劍鳴丁門三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