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 休言談笑靜胡沙(第3/3頁)

梅毅搖了搖頭道:“我不識謝安,但我追隨主公梅孝朗多年,故南魯公文武雙全,為相數朝有大功於國,若論文采劍術,故主公遠不如太白先生,但論治國安邦,相較之下,實非先生所長。”

梅毅這人說話很直接,他沒當過宰相,卻在宰相身邊待過很多年,知道梅孝朗是怎樣一個人,都經歷過什麽事情,有什麽樣的才華和手段,拿梅孝朗做比較,可見李白確實不是這塊材料,為何非要去追求這樣的理想呢?

這番話差點沒把李白給嗆著,他端杯飲酒不言。梅毅又說道:“先皇用先生為翰林供奉,而非先生所欲相位,先生或有不滿以為未足志,但在我看來也無他憾,先生詩文名動天下,正是千古翰林表率,而非宰相之業,……先生是修道之人,應知‘適志’之說。”

這幾句話更有意思,比如在現代社會,一個人學問做得很好,可以專心去做學問,如果貢獻很大,還可以評選為院士之類,受人尊敬享受應有的待遇與地位,但沒必要一定提拔為行政領導,做部長、書記一類的官員,如果專業不對或者本人沒這方面的才能,那就更沒有必要。

李隆基用李林甫為相也許錯了,但封李白為翰林供奉,算是量才而用並無什麽不當,以李白的名望與才華,在那種環境下受到官場排擠,被賜金放還,這從側面也說明了一個問題——他並不懂為官之道,江湖術還講究“尖”與“裏”並重呢,文治武功不是靠理想或希望就能憑空實現,需要很現實的官場手段去一步步經營,而李白不願也不能。

這番話很逆耳,但以梅毅脾性說的已經足夠委婉了,李白端杯半天沒說話,良久之後才問了一句:“將軍現身舟中,是想勸我莫受永王之邀嗎?”

梅毅點頭道:“永王此請,借太白先生之名望而已,非欲用先生立功業,況且新皇已登基,永王來江南整軍並未請旨恐師出無名,永王之舉如今非但不能平定天下之亂,更有自亂之危,先生何苦追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