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平均、差距與最強

王崎前世就聽說過一個都市傳說。據說,每年十月份開始,美國/西歐就會有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開始產生情緒急躁、胸悶氣短、心情苦悶的症狀。視學科不同,這種神秘現象會一直持續到斯德哥爾摩時間十月的三日十一點三十分【生物學或醫學】、四日的十一點四十五分【物理學】、五日的十一點四十五分【化學】或十日的十一點整【經濟學及部分應用數學】,並在第二年復發。

究其原因……畢竟,“德高望重”便幾乎是“年事已高”的代名詞了。

而諾貝爾獎是不發給死人的。哪怕在公布前就已經內定是你了,只要你在斯德哥爾摩時間三日十一點三十分、四日的十一點四十五分、五日的十一點四十五分或十日的十一點整之前意外身亡,那就……對不起了。

老教授們卻等不得幾年了。

當然,這種事還沒有發生過。但規則上來說就是這樣的。

這有可能是段子,但當然也有可能確實存在這種現象。

一小撮學者,憑著最純粹的美學追求與愛,推動了科學的發展。但與此同時,這一小撮人也不介意順路收獲一些名利。

倒不如說,這才是人之常情。

如果將“學術”這個圈子,將“科研共同體”比作一個大型網遊,那麽諾獎就像是一個成就了。這個成就必須在一個叫做“瑞典學術圈”的副本裏才能刷出來。而這個遊戲,八十九級升九十級是需要消耗稀有道具的。“瑞典”這個副本也是少數掉落這種道具的副本之一。

八十九級的職業玩家,確實有可能用微操、意識、運氣幹翻九十多級的玩家。但是,如果不入九十級的門檻,那麽那些標注著“九十級以上”的副本,他們就進不了,那些頂級副本的掉落,自然也就無法取得。

更響亮的名聲、更廣的人脈,當然,還有更多的經費。

“諾貝爾”這個副本BOSS,確實是八十九級升九十級的最佳途徑之一了。

至於滿級全橙裝的大佬,則又是一個境界了。

愛因斯坦一生諸多成就,最終獲得諾貝爾獎的,卻是最不起眼的“光電效應”。

而因為八卦風評被害的楊振寧,同樣是以這輩子諸多工作之中比最不起眼的那個拿到諾獎。

滿級全橙裝的大佬,也不介意自己成就欄裏多點亮一個圖標。

盡管他們早就不需要這樣一個獎章證明自己了,但是,多個收藏品也不錯不是?

實際上,給這些大佬獎項,卻也不單純是給大佬遞茶了。

諾貝爾獎作為“最權威”的獎項,自然是需要將獎章與獎金給最牛的牛人的。

現在,明眼人都知道誰是世界第一,誰是業界領袖,但是諾貝爾獎卻不給他頒獎,對於諾貝爾獎本身的威信來說,也是一種挑戰。

但對於八十九級玩家來說,大佬們的這種非剛需,卻無疑降低了遊戲體驗。

諾貝爾獎的單一獎項,每年都會生產出三到五名獲獎者。而等待獲獎的學者,則數倍於獲獎者。

這其實是一個“比誰活得久”的遊戲。在這種遊戲上,越早開始排隊的人就越有優勢。

沃爾夫岡·泡利先生在1945年獲得諾貝爾獎,但是獲獎的成就,卻是他1925年完成的不相容定理。

諾貝爾獎如此,菲爾茨獎、沃爾夫獎一類的至高獎項,同樣如此。

而在神州,修士壽元悠長,在進步的不僅僅是“一個時代”的,還包括許多“之前時代”的修士。

逍遙修士,以及潛在逍遙修士的數量,就是這麽可怕了。

當然,話又說回來,“一生最高成就為諾貝爾獎”、“通過諾貝爾獎獲得更高聲望更多經費做更勁的研究”和“走在路上看見有個副本順手進去砍了一圈哎呀刷出成就了呢”,其實是三種不同的境界。

在這個世界,也就是“只差最後一步的涅槃期”、“花了幾百年打磨自身才晉升的逍遙”和“百年之內就證得長生的逍遙”。

再重復一遍,並不是說那些修行慢的逍遙們差勁,而是百年內證得長生根本就是特殊個體。

若是換成人族的古法修士,五百年能修成元嬰就是燒高香了。

每一個卡在涅槃期的修士,放地球上,都有可能是某一分支領域的著名學者。

當然,在地球,研究經費掌握在權力與資本手中,分配經費的工作,往往是政客和商人在完成。科學家必須要一個“外行人也能看懂”的標示去證明自己。

而神州修士,就沒有這種緊迫感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同位體得到過諾貝爾獎”是證道逍遙的硬標準。

倒不如說,“諾貝爾獎”本身就不是絕對清晰的標準。

這倒不是說諾貝爾獎含金量低。實際上,無論是專業性還是權威性,諾貝爾獎都是地球學術界的最高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