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第4/8頁)

老省長卻不說了,嘆息道:“我們有多少好同志,就這樣在一次次戰鬥中倒下嘍,倒在平川大地上嘍,化作我們腳下的泥土嘍,我們也快嘍,要到九泉之下和他們見面嘍。不知看到我這老態龍鐘的樣子,他們可還認我這個司令員不?”

一桌子老同志們都說:“司令員就是司令員,誰能不認?!”

後來,沉浸在回憶中的老省長和一幫老同志,不約而同地唱起了他們當年在硝煙彌漫的平川大地上唱過無數次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背負著民族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離別的夜晚,老省長又和吳明雄談了一次,傷感且又不無欣慰地說:“吳明雄啊,什麽都不必再說嘍,我們這幫老家夥都看見嘍,你們替我們還了不少歷史舊賬啊,你們贏得了一個時代啊!謝謝你嘍,謝謝平川市認真做事情的同志們嘍。現在看來,100萬貧困人口脫貧的問題可以解決了,我也能安心去見地下的戰友嘍。”

吳明雄拉著老省長的手說:“老省長,你說這話幹啥呀?等100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真正解決後,我們還要接你再來看看呢!我們就到大漠縣去,看看當年的老東關會是什麽樣子。”

老省長搖搖頭說:“我是看不到嘍,這次能到平川走一趟,我已經很滿足嘍。”

吳明雄這時就有些不祥的預感,可臉面上沒敢露出來。

果然,老省長回到省城就病倒了,這次病倒再沒爬起來,43天之後,病逝於省人民醫院。臨咽氣前,老省長留下遺言說,他這把骨灰就撒在平川的大漠河裏。

大漠河連著當年的抗日根據地大漠縣,也連著今天美麗的新西湖。

1995年10月,對中國平川紡織機械集團來說是個十分重要的月份。在這個涼風習習的金秋季節,中國平川紡織機械集團和美國KTBL公司的國際合資合同即將在省城簽訂了,證券代碼為0688的“中國紡機”股票也要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了。這對於經濟欠發達的平川來說,無疑是兩件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事件,全城為之轟勸。集團總裁兼黨委書記張大同一舉成了平川城裏最著名的人物。從市委書記吳明雄、市長束華如,到持有中國紡機原始股票的幾萬平川市民,都密切關注著這個超級集團的動態。

吳明雄和束華如最關注的是紡織機械集團和美國KTBL公司總投資為1.1億美元的巨額合同。兩個黨政一把手都知道,這一巨額合同的意義不同一般,它標志著平川經濟走向世界已不是夢想。同時,也向省內發達城市和地區證明,今日的平川已完全能夠容納著名國際集團企業的大投資、大項目。省委書記錢向輝為此親自打電話給吳明雄,表示祝賀,並說,這是近兩年來省內最大的一筆項目投資。

錢向輝表示,如果最後確定在省城舉行簽字儀式,他將和省長劉瑞年一起參加。

平川市民最關注的,是自己手中的中國紡機股票。他們像仰望北鬥星一樣,仰望著為他們打工的高級雇員———總裁張大同,看他將在股票上市前夕如何動作,如何對平川和全國的普通投資者展示一個新興股份公司的良好形象。中國紡機的股票不同一般,是該年度中國證監委批準上市的兩家公司之一,7000萬社會流通股的發行空前成功,票面1元,溢價為4元,每個投資者還只能買100股,股權之分散創全國之最。上市前半個月,平川股民對股票開盤價的心理預期就已達到了8元,北京股民高看到10元,上海股民更高看到12元。這一來,張大同根本無法在集團辦公室辦公,從上班到下班,幾部電話一直響個不停,來自平川以及全國各地的咨詢和建議,幾乎令他無法應付。以至於最後只好放棄做優秀打工者的努力,幹脆掐掉了辦公室的電話。

這是中國平川紡織機械集團最輝煌的日子,也是張大同最輝煌的日子。

在這輝煌的日子裏,張大同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三個人。

一個是已去世的前市委書記郭懷秋。

郭懷秋最早支持他成立集團公司,進行國有資產授權經營,為此,和他一起幾次跑北京,跑省城,使平川紡織機械行業國有資產授權經營的試點在全省第一個開始,讓他占據了一個別人無法企及的改革制高點。

張大同認為,在這一點上,郭懷秋是有遠見的,決不能說郭懷秋就是個書生,一點改革意識也沒有。平川紡織機械集團的事實證明,郭懷秋是有這種改革意識的,只是缺些幹大事的氣魄和經驗罷了。

第二個是現任市委書記吳明雄。

吳明雄在集團進行全面股份制改造時,給了他權威性的政治和政策的支持,使他的集團在短短三年多裏,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不斷成長壯大,從四億固定資產擴張到目前擁有近21億資產的巨大規模。更重要的是,這個市委書記主持領導的平川市委、市政府,還給予他一個嶄新的平川,使得今日美國的KTBL在走遍中國大陸後,選擇了平川紡織機械集團作為它在中國惟一的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