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立體

李桉看了劇本,讓他意外的是這個本子和原著差別很大。

他覺得林子軒既然是《臥虎藏龍》的作者,寫出來的劇本一定會忠於原著,最多是在原著的基礎上稍加修改,不會推翻重來。

因為作家對於自己的作品會很重視,不願意破壞整體的結構。

但編劇不同,編劇的工作就是改編,為了劇本適合拍出一部電影,不惜破壞原著的構架。

從結構上講,這個劇本加重了李慕白和俞秀蓮的戲份,形成了李慕白、俞秀蓮和玉嬌龍三者並行的框架,當然主線還是玉嬌龍。

李桉在看原著的時候就覺得玉嬌龍一個人很難撐起一部電影,角色太單薄了。

這麽一改,形成了一個三角形,整個架構就穩了,內容更為豐富,不會讓觀眾覺得故事情節單一,就是一個女孩子闖江湖的故事。

三角要比直線更有層次感,給觀眾舒服和安穩的感覺。

一個劇本要有主線,原本《臥虎藏龍》的主線是玉嬌龍偷取青冥寶劍闖蕩江湖。

現在的主線則成了以李慕白為代表的老江湖和以玉嬌龍為代表的少年江湖之間激化和化解矛盾的故事,這是兩代江湖人的恩怨糾葛。

在沒有看林子軒的劇本前,李桉考慮過要如何改編。

怎麽樣重塑玉嬌龍這個角色,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想要推動劇情的發展就要制造出矛盾來,然後化解矛盾,這是電影慣用的手法。

他要加入的是俞秀蓮這個人物。

一個是“外陰內陽”的玉嬌龍,一個是“外陽內陰”的俞秀蓮,通過兩者互動推動情節。

玉嬌龍的外在很女性化,十分向往李慕白和俞秀蓮那種跑馬江湖所代表著的自由豪氣,但她的內在很陽剛,追求純粹的武技,想要掌控自己的生活。

俞秀蓮是一位行走江湖的女俠,做的是拳頭上站人,胳膊上跑馬的男人事業。

然而,她的武藝雖好,人事練達,內在卻十分的女性化,她想成家,穩定下來,心裏有著道德規矩,不像玉嬌龍那麽的肆無忌憚。

她們之間的對應關系足以成為一部影片的骨架,那這部片子就會是一部女人戲。

在李桉看來,女人之間的江湖也很有意思,至少觀眾不會覺得單調。

兩個女人的愛與恨,親密中帶著較量和嫉妒,小心眼的你來我往,互相鬥嘴和比較,這些都是女人戲裏很吸引人的部分。

不過林子軒的這個本子加入了李慕白的因素,在《臥虎藏龍》裏李慕白只是個配角。

在書中,李慕白把玉嬌龍抓住,押解回京城完婚,這個過程非常簡單。

但在劇本中把這個過程給延長了,出現了李慕白教訓玉嬌龍的情節,把老江湖和少年江湖對江湖的理解寫了出來,如此就豐滿了李慕白大俠的形象。

同時,讓觀眾看到了一種傳承性的東西,江湖不光是打打殺殺,也有一套自己的秩序。

如此一來,三個人就形成了一個立體的江湖。

俞秀蓮和李慕白是華國社會裏常見的兩個典型角色,他們為道德和群體而活。

人在江湖,不能只靠武藝,還要以德服人。

正是因為道德的束縛,兩人付出了青春的代價,這時候,玉嬌龍的出現打破了江湖的平靜,也勾起了他們內心的渴望。

每個人的心裏都藏著一只猛虎,江湖上臥虎藏龍,人心何嘗不是。

李桉的電影很溫和,其中既有東方傳統文化的包容性,也有對西方文化的接納和妥協。

他不是那種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觀眾的導演,而是通過娓娓道來的方式講述一個故事。

他接受過東西方兩方面的教育,了解西方人的觀影習慣,善於在好萊塢嚴格、規範的制片範圍內實現自己的藝術理想。

或者說他找到了東西方文化的交叉點。

《臥虎藏龍》這個劇本很對路,李桉覺得有搞頭,不過他要先做一件事。

那就是把劇本翻譯成英文,拿給西方人看,看看西方人能不能理解這個故事。

一般而言,武俠小說很難翻譯成外文,老外不懂的武俠小說的神奇,比如經脈、穴道、暗器、飛檐走壁的輕功,還有無法解釋的內功。

這些詞匯在外語中沒有對應的單詞,翻譯的難度可想而知。

不光是武功方面,還有整個東方的社會架構和道德理念。

比如玉嬌龍的家庭狀況,玉大人是幹什麽的,為什麽會對家裏的師爺言聽計從,又為什麽要把女兒嫁給那樣的人。

這些東方人覺得理所當然的東西,在老外眼裏,不是沒興趣就是覺得奇怪,會產生疑問。

說到底,大家的思維邏輯和生活環境不同。

事實上,有些東西就連東方人都很難說明白,更別說是解釋了,比如“江湖”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