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變與活

張嘉繹參加了《臥虎藏龍》的首映式。

他在其中扮演了一個角色,出場時間只有三十秒,兩句台詞,不仔細看觀眾可能根本就認不出來。

在兩個小時的片長裏,為了突出主演的劇情,配角的戲份被大幅的刪減。

即便是張國立也只保留了五分鐘的鏡頭。

李桉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讓觀眾的目光集中在主角身上,剪掉旁枝散葉,讓劇情更為緊湊和連貫,一氣呵成。

不過這麽做造成配角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人物不夠豐滿。

觀眾會覺得這個故事有所欠缺,尤其是看過原著小說的讀者。

林子軒已經讓人著手剪輯三個小時版本的《臥虎藏龍》,增加配角的戲份,把故事講的更為完整。

這是為後續錄像帶和光盤準備的版本,叫做加長版或者完整版。

另外還有一個版本是為奧斯卡頒獎典禮後準備的,叫做重映版。

每個版本的故事大同小異,會增加原版裏沒有的劇情片段,讓影片的價值最大化,這是電影公司常用的手段。

十年後還能推出《臥虎藏龍》的修復版,利用觀眾的懷舊情結賺錢。

張嘉繹沒覺得遺憾,能參與這種大制作就很好了。

看完《臥虎藏龍》,他有了和馮小剛一樣的疑惑,這片子怎麽會在戛納受到歡迎的,老外真那麽喜歡看麽?

他剛才私下問過徐靜蕾這個問題。

“我也弄不清楚,不過的確是真的,戛納的觀眾特別熱情,看完電影後鼓掌了好幾分鐘,興奮的不行。”徐靜蕾描述道,“還有記者說這是他看過的最浪漫的東方電影。”

張嘉繹覺得這可能就是東西方觀眾的區別。

帶有這種疑惑的人還有很多,華國電影人一直再說要走出去,但怎麽走出去,怎麽和好萊塢商業大片抗衡,心裏都沒譜。

依靠文藝片抗衡好萊塢大片的路子走不通。

就算是張藝謀的文藝片也不行,拿獎張藝謀沒問題,但最終看得還是票房。

馮小剛帶動了國內低成本商業喜劇片的熱潮,讓大家以為找到了新路子,至少在國內的票房不錯。

然而,看看《大腕的葬禮》在北美的遭遇就知道,走出去並不容易。

李桉的《臥虎藏龍》是一種新嘗試,令人期待。

只是,看完電影,他們心裏不免打鼓,這種電影會是國產電影的新出路麽?

張嘉繹回到自己的住處,他在京城買了一套房子,加上裝修花了四十多萬,就是普通的兩室一廳。

這兩年他演了幾部戲,進入了一線演員的行列,手頭寬裕不少。

不管怎麽說,總算是有個窩了,租房子住會有一種漂泊感,心裏定不下來,不如住在自己的房子裏踏實。

張嘉繹脫掉身上的西服,掛在衣櫃裏。

這是參加各種典禮的服裝,男演員在這一點上比女演員簡單,一套西裝能應付各種場合,不像女演員要準備無數套禮服。

他給自己倒了杯茶,坐在客廳的沙發上休息。

茶幾上放著一個翻開的劇本,上面被用鉛筆寫寫畫畫,記錄了心得體會。

這是一部有關醫生題材的劇集。

講述了一家醫院裏幾位醫生的故事,牽涉到看病難、醫患矛盾、號販子、醫院和藥廠的利益輸送等等問題。

是一部真實反映醫生這個職業的電視劇。

進入新世紀,林子軒在公司的電視劇制作部門提出了拍攝職業劇的概念。

職業劇就是關於社會上各行各業的電視劇,比如刑警、教師、醫生、律師、軍人和科研人員等等。

職業劇和一般電視劇的不同在於專業化,要傳達出那個職業的理念,塑造從業人員的精神風貌。

從專業的知識層面和整個行業的角度來打造劇集。

國內的電視劇從九十年代初期到如今已經過去十個年頭,觀眾不再滿足於歷史劇、都市劇和偶像劇,他們有更高的要求。

特別是年輕觀眾,想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除此之外,日韓的電視劇被各家電視台引進國內,逐漸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國內的電視劇行業面臨沖擊。

林子軒此時打造職業劇,是想豐富國內電視劇市場的拍攝題材。

但在華國復雜的社會環境下,怎麽讓職業劇在勵志、反思和娛樂間達到平衡,是制作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部職業劇不能光勵志和娛樂,還要能帶給觀眾思考。

林子軒打算先從醫生入手,然後是軍人,律師的話目前在國內屬於雷區。

每個人都需要看病,在看病的過程中會碰到各種問題,只要拍的真實可信,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張嘉繹接到了這個劇本,是林子軒指定讓他來演。

他也想嘗試不同的角色,拓寬戲路。

既然飾演醫生,就要對這個職業有所了解,他接下來的一個月會在醫院裏觀察醫生的日常工作,體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