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再造新文明 重歸一統(第2/2頁)

從開創了南北朝時代的那一年(439)起,北魏就是中國北方的主人。此後,他們又在那裏維持了差不多整整一個世紀的統一。這無疑要歸功於三個人:建立帝國的拓跋珪,開創北朝的拓跋燾,遷都洛陽的拓跋宏。

可惜遷都洛陽五年後(499),拓跋宏就去世了。他的後繼者跟不上他的理想和思路,也把握不了未來的歷史走向,更無法掌控改革後的政局。結果,宮廷政變和政治陰謀延綿了三十年。終於,在梁武帝第一次舍身同泰寺的第二年(528),北魏大亂。然後,是分裂。

分裂後的北魏變成了東魏(534)和西魏(535)。兩魏表面上都由拓跋後裔繼承,實際上東魏的掌權者為鮮卑化的漢人高歡,西魏則由漢化的鮮卑人宇文泰控制。正因為大權其實旁落,所以禪讓形式的政變還會發生。最後,東魏變成了北齊(550),西魏變成了北周(557)。

也就在這一年,南梁變成了陳。

齊、周、陳,三國鼎立。

三國當中,北周地盤最大,能量最小——武裝力量比北齊弱,政治地位不如陳,文化更是相對落後。然而最後勝出的卻是北周。公元577年,北齊首都鄴城(今河北臨漳)被攻陷,北周重新統一了中國北方。就連陳宣帝從北齊手裏奪回的江北諸郡,也被他們奪走。

天下,眼看就是北周的了。

可惜滅亡北齊才一年半,壯志未酬的周武帝就一病不起,享年三十六歲。失去了靈魂的北周立即陷入黑暗和混亂之中,直到一個強有力的人物來收拾局面。[13]

我們知道,他就是隋文帝。

隋文帝楊堅是鮮卑化的漢人,鮮卑姓普六茹,鮮卑名那羅延(意為金剛不壞),爵位隋國公。不過,當這位普六茹·那羅延由隋公晉升為隋王,並改回到他的漢族名字楊堅時,又一出禪讓的好戲就上演了,北周也變成了隋。完全統一中國的使命當然也由隋來承擔。

於是,四百年的歷史就可以這樣來概括:統一的大帝國一分為三,這就是三國。短暫統一之後再次大分裂,這就是魏晉十六國。然後是四分五裂變成南北對峙,這就是南北朝。最後是西方戰勝東方,北方統一南方,誕生新的中華大帝國,其路線跟當年的秦並天下幾乎一樣。[14]

奇怪!四百年分裂動蕩之後,為什麽會重歸一統?

統一的進程,為什麽是從北到南?

在此之前,北方為什麽還要再分裂一次?

從未分裂過的南方,為什麽不能完成統一大業?

最後實現統一的,為什麽只能是鮮卑化的漢人?

這正是我們想知道的。

[1]見《南史·陳本紀下》、《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七。

[2]這兩路大軍是:賀若弼渡江攻下京口(今江蘇鎮江),韓擒虎渡江攻下姑孰(今安徽當塗),分兵夾擊建康。

[3]以上見《陳書·後主紀》、《南史·陳本紀下》、《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七。

[4]見《陳書·後主紀》、《南史·陳本紀下》、《隋書·高颎傳》,《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七。

[5]秦始皇滅齊,在公元前221年;董卓入京,在公元189年;隋文帝滅陳,在公元589年;朱全忠滅唐,在公元907年。

[6]請參看範文瀾《中國通史》。

[7]公元573年,陳宣帝伐北齊,江北諸郡次第克復。579年,北周攻克壽陽,又盡收陳江北之地。

[8]見《南史·陳本紀下》。

[9]見《隋書·高祖紀下》、《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六。

[10]見《南史·孔範傳》、《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六。

[11]此曲也叫《後庭花》,傳為陳叔寶填詞,見郭茂倩《樂府詩集》。另《舊唐書·音樂志》稱:“陳將亡也,為《玉樹後庭花》。”杜牧《泊秦淮》亦稱:“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12]見《南史·陳本紀下》。

[13]北周武帝宇文邕攻陷鄴城是在建德六年(577)正月,去世是在建德七年(578)六月。

[14]通向再統一的道路幾乎重現了秦的軌跡,這是樊樹志先生的觀點。請參看樊樹志《國史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