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混血王朝 異類帝國(第2/2頁)

這就恐怕只能叫混血王朝(Dynasties of Hybrid)。[9]

混血王朝的建立對中華民族意義重大。我們知道,華夏民族的傳統觀念,歷來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然而混血之後,究竟誰“非我族類”便很難說清,原本就有胡人血統的李唐王朝更不會去刻意區分。再加上唐太宗志向高遠氣度恢宏,一種新的民族政策便在貞觀年間誕生。

政策雖新,伎倆卻是老的,即恩威並施。只不過,漢武帝更喜歡訴諸武力,唐太宗則盡可能施惠施恩。比方說,下嫁公主宗女,開放邊境貿易,招募外族豪酋到朝廷任職,鼓勵戎狄子弟到中國留學。而且,對外族人在任命、賞罰、安置和撫恤諸方面,都與大唐子民一視同仁。

但,最重要的還是羈縻(讀如基迷)。

什麽是羈縻?羈是馬籠頭,縻是牛韁繩,羈縻其實就是放風箏。具體做法,是在歸屬了大唐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設置地方行政單位,大的叫都督府,中的叫州,小的叫縣,分別叫羈縻府、羈縻州、羈縻縣,簡稱羈縻州。府的都督和州的刺史,則由當地原來的那些可汗或酋長擔任。[10]

不過,接受了帝國任命的豪酋必須放棄可汗稱號,羈縻州之上也還要再設由漢人任長官的都護府,代表帝國中央行使主權。這就等於把周邊大大小小的汗國和部落,統統變成了大唐的郡縣,山大王般的異族首領們能願意嗎?

願意。因為這一政策,是在東突厥戰敗後大規模普遍實行的。而且,與普通州縣不同,羈縻州的長官可以世襲。原來的部眾仍然由他們統治,所收賦稅也原則上自行支配,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更是一如既往,大唐反倒還要負責保證其安全。這對於戰敗國和附庸國,已是很開明的專制。[11]

開明總比殘暴好,羈縻政策也大獲成功。這是很能讓唐太宗志得意滿的。貞觀二十一年(647)五月,他在翠微殿發表講話,內容之一就是:貴中華賤夷狄由來已久,只有朕愛之如一,因此各族人民都視朕為父母。[12]

這倒不完全是太宗皇帝自吹自擂,心悅誠服稱其為“華夷父母”者確實大有人在。畢竟,李世民的祖母、母親和妻子都不是漢人,他的“愛之如一”也未必就是虛情假意和政治謀略,盡管一團和氣的背後難免刀光劍影。[13]

但,民族團結的局面畢竟形成,文化交流的通道也已經打開,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的大唐注定將會異彩紛呈。

那就先看西北。

[1]關於李彥升、尉遲敬德、安祿山的民族問題,系據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

[2]康國和安國,在《魏書》和《隋書》的《西域傳》都有記載,《隋書·西域傳》並稱安國國王姓昭氏武,與康國國王同族。但安波至是否安國的王族之後,尚不能確定。亦請參看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

[3]如崔瑞德《劍橋中國隋唐史》即稱獨孤信家族為漢化的匈奴氏族,樊樹志《國史十六講》則稱該家族為突厥望族,但一般都主張其族別為鮮卑。其來歷,《周書·獨孤信傳》有簡單介紹。

[4]見《周書·獨孤信傳》。

[5]見《隋書·文獻獨孤皇後傳》,《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八。

[6]見《隋書·文獻獨孤皇後傳》。

[7]見《舊唐書》之《高祖太穆皇後竇氏傳》、《太宗文德皇後長孫氏傳》。

[8]滲透王朝和征服王朝,是美國德裔歷史學家魏特夫(Wittfogel)和中國學者馮家升合著之《中國社會史:遼》一書導言提出的概念(該導言有中譯本),在歐美和日本影響很大。請參看氣賀澤保規《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注80。

[9]混血王朝是本書提出的概念,也有歷史學家稱之為“二元帝國”,請參看雷海宗《國史綱要》。

[10]羈縻作為一種統治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惠王滅巴國後,仍以巴氏為蠻夷君主,但成為制度是在唐。最早是貞觀三年以南蠻東謝酋長為應州刺史,南謝酋長為莊州刺史,不過真正產生影響是貞觀四年為戰敗的東突厥設置羈縻府州。

[11]據統計,唐代設置的羈縻州多達856個,遠遠超過只有358個的普通州,可見此項政策之重要。請參看氣賀澤保規《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

[12]見《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八。

[13]稱唐太宗為“華夷父母”的是鐵勒部的一個豪酋,見《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