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混血王朝 吐蕃義(第2/2頁)

答應松贊幹布的婚事,當然更沒問題。

貞觀十五年(641)正月,文成公主進藏。

婚禮隆重而排場。大唐方面派出擔任禮部尚書的一位王爺持節護送公主,並主持婚禮;松贊幹布則從拉薩來到今天的青海省境內,在被他們吞並的吐谷渾故地親迎殿下。他甚至在拉薩為文成公主專門修建了一座宮殿,自己則脫下藏袍換上唐裝,完全是一副大唐皇帝好女婿的樣子。[28]

現在看來,這錢花得值。

事實上,大唐與吐蕃的聯姻為兩地人民贏得了至少二十年的和平,兩位君主也得以各忙各的。太宗皇帝成功地遏制了西突厥的進犯,並把西域各國收入囊中;松贊幹布則將其擴張征服事業做到極致,還不失時機地教訓了印度人。

更重要的,是文化交流。

據記載,文成公主進藏時,不但有釋迦牟尼佛像和奇珍異寶、服裝家具、烹飪食材等等作為嫁妝,更有攜帶著詩書禮樂、醫療器械、農具良種的學者、樂師、醫生和工程技術人員,簡直就是龐大的文化代表團和扶貧工作隊。[29]

松贊幹布也向大唐派去了留學生,他們多半是吐蕃的王室成員和豪酋子弟。不過,深沉的贊普並沒有把自己吊死在大唐這一棵樹上,反倒跟方方面面都保持平衡。他從尼泊爾迎娶了公主,從印度引進了文化。而且,也正是在松贊幹布的時代,這個聰慧的民族創造了自己的文字。[30]

吐蕃和平崛起,盡管同時也伴隨著武力。

毫無疑問,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鄰居的強盛對於大唐也未必總是福音。事實上吐蕃的後繼者並沒有松贊幹布那麽好說話。唐高宗鹹亨元年(670),吐蕃與西突厥聯手大舉攻唐,先後攻陷於闐、疏勒和龜茲,安西四鎮因此被廢,太宗皇帝創下的家當被賠得一幹二凈。

吐蕃得手之後卻沒有就此住手。相反,安史之亂時,他們又乘勢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占領長安,並將甘肅一帶的隴右、河西等地區劃歸己有。之後,他們還占領了吐魯番等戰略要地,並把敦煌置於其治下六十年之久。

崛起的吐蕃終於成為讓人頭疼的地方。

結果,是有了大唐與吐蕃的兩次會盟,用漢藏兩種文字書寫的和平紀念碑也至今仍然聳立在拉薩市。只不過,這時的唐蕃雙方都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到公元9世紀中,大唐的皇帝終於淪為宦官手中的傀儡,吐蕃王朝則在內亂中四分五裂徹底崩潰,往日的繁榮全都變成了美好的回憶。[31]

格桑花凋謝了,盡管它還會開放。

[23]格桑花又稱格桑梅朵,具體為何種植物存在廣泛的爭議。在藏語中,梅朵是花,格桑是美好時光或幸福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長期以來一直寄托著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雅礱江則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又名若水、打沖江、小金沙江,藏語稱尼雅曲,意為多魚之水。據說,吐蕃王朝的前身悉補野即興起於雅礱河谷地區。

[24]吐蕃的得名有各種說法。一般都認為,蕃是藏文bod(拉丁字母轉寫,下同)的音譯,為古代藏族的自稱。其來歷可能由於雅礱河谷地區當時為高原農業的中心,稱為蕃域,與卓(bro,牧區)相對應。也有人認為蕃是本(bon,藏族原始宗教)的音轉。吐的含義也有多種解釋,比如山南、上部、大,等等。

[25]見《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民族卷》。又,羊同即藏文zhang zhung的音譯,又譯象雄,見羅廣武《兩唐書吐蕃傳譯注》。

[26]見《新唐書·吐蕃傳》,王忠《新唐書吐蕃傳箋證》。

[27]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閻立本《步輦圖》中,端坐於輿中的是唐太宗,留著濃密胡須面對太宗皇帝的(畫面左起第三人)就是祿東贊。

[28]以上事見新舊《唐書》之《吐蕃傳》,《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五、一百九十六。另請參看崔瑞德《劍橋中國隋唐史》,(美)白桂思《吐蕃在中亞:中古早期吐蕃、突厥、大食、唐朝爭奪史》,氣賀澤保規《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

[29]見索南堅贊著、劉立千譯注《西藏王統記(吐蕃王朝世系明鑒)》。

[30]請參看氣賀澤保規《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另外,藏文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佛教學者認為是公元七世紀由國王松贊幹布派遣藏族語言學家吞彌·桑布紮到北印度學習梵文,回國後引用梵文字母創制的。但雍仲本教學者則認為藏文完全是從象雄文演變而來。

[31]兩次會盟分別在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和唐穆宗長慶元年(821)。此後,唐蕃戰爭宣告結束,他們也都開始日薄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