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臨危受命(第2/4頁)

那麽諸葛亮見到孫權以後,出場不凡。我們要知道他現在是作為一個剛剛打敗了仗的這樣一個政治和軍事集團的代表來求援的,而當時的形勢是什麽樣子的呢?是曹操最強,劉備最弱,孫權中強,所以不是我們現在講的強強聯合,它是強弱聯合。那麽這個話是非常難講的,要說服對方很不容易,現在我們打個比方,一個小企業你想和一個大企業聯合一下,那一般這小老板見了大老板他就氣短啊,他會怯場啊,他牛不起來啊。但是諸葛亮非常大氣,賓主見面以後自然會有一番寒暄和客套,進入正題以後諸葛亮出手不凡,他從什麽地方說起呢?他不說我來求援,從頭到尾沒有說“求援”這兩個字,他從哪裏說起呢?天下大勢。他說:“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這個開場白非常之精彩,“海內大亂”四個字就把整個國家和時代的情況全說清楚了,然後並列地推出兩句話來,“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收眾漢南”,這個並列句裏面是有文章的,什麽文章呢?我們知道天下大亂以後是個什麽狀態呢?是諸侯割據,群雄並起,就是如果我們來寫這段歷史的話,我要用十六個字,“天下大亂、諸侯割據、群雄並起、逐鹿中原”,我得這樣說。他不說,董卓不提,呂布不提,袁紹不提,袁術不提,什麽張繡、公孫瓚七七八八的都不提,只說兩個,“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給人感覺就是天下大亂以後,只有三家,沒有那麽多。那麽或者有人會說這個時候什麽袁術、袁紹、呂布、張繡都沒啦,可以不提,好,那還有沒有有的?有啊,對不對,這個蜀還有劉璋啊,漢中還有張魯,西北還有韓遂、馬超他們,也不提。可能又會說現在我們是談荊州問題,可以不提他們,對,談荊州問題你就應該說與曹操並爭荊州。為什麽要說與曹操並爭天下呢?  實際上在這裏,諸葛亮不動聲色地悄悄地把他隆中對的戰略思想把它傳遞過去了。不但傳遞了這樣的一個思想,而且傳遞了第二個思想,就是你孫權集團和我們劉備集團是統一戰線,為什麽呢?是我們與曹操並爭天下,你看他那個用詞,“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他劃得清清楚楚,咱們兩個是一家,他是另一家,他是敵人,他就把這個敵我友的界限又劃出來了。我們知道政治鬥爭最重要的是什麽呢?分清楚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是政治鬥爭的首要問題,這個問題是不可以不說的,但是你不能刻意地去說,不能很用心、很故意地去說,你那樣去說會引起對方的猜疑,“什麽意思?誰跟你統一戰線?”它引起反感,你跟我統一戰線,知道我多大嗎?我江東六郡十萬之眾,你多大呢?你不就是一郡之地嗎,還是劉琦的,你不就兩萬人馬嗎,還有一半也是劉琦的,就你這,跟我統一戰線?他要反感。但是現在他是說什麽呢?說歷史,說形勢,那對方接受。

那麽對方一接受,好了,第一個,用這樣一段分析形勢的話,諸葛亮獲得了和孫權談判平起平坐的對等地位,這是很重要的,你這個談判一不對等,那簽訂的就是不平等條約嘛,對等了。第二,諸葛亮不動聲色地把孫權置於和曹操的敵對地位,我們兩個和曹操並爭天下,本來孫權這個時候還沒有下決心是跟曹操敵對不敵對的,但是你這形勢一分析他好像就天然已經敵對了,不動聲色地就把孫權已經拉下水了,所以他這一段開場白非常精彩。 * 諸葛亮見到孫權後,可以說是不辱使命、不負眾望,他高瞻遠矚、大氣磅礴,幾句話就提升了自己的位置,這確實體現了諸葛亮傑出的外交才能。但是我們也不要忘記,孫權也不是等閑之輩,文韜武略樣樣不低於別人,決非是幾句話就能蒙混過去的,何況,劉備剛剛大敗,孫權則其實是準備觀望的。那麽諸葛亮接下來會怎麽說呢?孫權又會怎麽回應諸葛亮呢?

但是有一個問題是不能回避的,就是劉備剛剛打敗了仗,你總不能說我們大獲全勝啊如何如何,那怎麽說呢?哎,一筆帶過,我們不是剛前面說與曹操並爭天下嘛,那就說曹操怎麽樣了,曹操怎麽樣了?說曹操不得了,如何如何。那麽如何如何了以後呢,我們劉豫州英雄無所用武,那麽劉豫州就沒有用武之地了,“請將軍量力處之”。他話鋒一轉,剛剛說完我們劉豫州英雄無所用武以後,他話鋒一轉就過去了,請將軍量力處之,請你考慮考慮!考慮什麽?考慮你怎麽辦。明明是他來求援,明明自己有事,新敗之後,英雄無所用武,不說我怎麽辦,他說你怎麽辦,一腳就把球踢過去了。為什麽要這樣講呢?因為這個時候他必須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設身處地替對方想一想,也就是告訴你孫權說,現在麻煩不在我們這裏,麻煩在你那兒,為什麽你麻煩呢?因為我們劉豫州雖然是英雄無所用武,我沒有了用武之地,但是我也就沒了顧忌,我已經被置於死地而後生了,他實際上是把這個信息傳過去了,我反正沒有用武之地嘛,我反正是死路一條嘛,我現在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了。而你孫將軍就麻煩了,你有鞋呀,對不對,你得想一想看,你算一算看,如果你的力量不足以對抗曹操,你應該及早投降,如果你的力量足以對抗曹操,你應該立即翻臉,你得把賬算清楚。像你現在這樣“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那你兩頭都不討好,“禍至無日矣”,你倒黴的日子說來就來。這個話也是非常對的,就是我們做決策最怕的是猶豫,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我們做人也好,做事也好,記住一條就是一定要徹底,千萬不要又想這邊也沾著,那邊也沾著,那麽最終兩邊都沾不著,所以這個話說得是非常對的。 但是孫權也沒有那麽好糊弄,孫權就反唇相譏了,那你們劉豫州怎麽就不投降呢?諸葛亮的回答大義凜然,劉豫州當然不能投降,想當年田橫不過是一個匹夫,尚且守義不辱,我們劉豫州是什麽人,“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這歸海”,天底下的人士向往我們劉豫州就像河流向往大海一樣,這樣的人豈肯投降,我們肯定是決戰到底,如果失敗了那是天意,投降萬萬不能。那麽這段話恐怕得看做外交辭令了,劉備是英雄不假,但並非從來就不投降,有部電影叫做《修女也瘋狂》,我們可以套一句叫做“英雄也投降”,在那個時代實在打不過了,臨時投它一下,找個機會以後他再反,也不是什麽丟人的事情,也不存在道德障礙。你看《三國演義》裏面講到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時候,《三國演義》有首詩,叫做“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煞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就劉備的性格來說,隨機應變是他的性格,守義不辱那不是,當然我們不要因此小看劉備,所以我還是肯定劉備是英雄,這個男子漢能屈能伸嘛,大丈夫也能進能退嘛,這也沒有什麽,但是也別以為他真的就是守義不辱。但是諸葛亮這個話是對的,也不能說諸葛亮在這裏說假話,為什麽呢?因為在這樣一個時候,形勢是非常危機,諸葛亮的使命就是一定要說服孫權聯合起來對付曹操,要這樣一個情況下就應該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