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易中天面對面

《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一經推出,立即在全國範圍內引起轟動,易中天從一個知名度不高的學者,變成了萬人追捧的偶像。與此同時,一些反面的聲音也接踵而至,其中不乏知名學者和公眾人物。關於易中天的話題正慢慢升溫。應廣大觀眾要求,《百家講壇》特別邀請央視名嘴王志與易中天面對面,共同解讀易中天。

2006年正月十五,《易中天品三國》正式開播,每周一期,一時間,“易中天”和“三國”成為當下人們議論的話題。易中天一時成為文化界的熱點人物,有關易中天的報道頻頻見於報端,他所帶動的文化熱點被媒體稱之為“易中天現象”。《新京報》開辟專欄談論“易中天現象”,《三聯生活周刊》的一篇《“學術超男”易中天》讓易中天又增加了一個耐人尋味的頭銜。當然,在這些熱鬧聲中也夾雜著一些批評的聲音,甚至有些專家和學者對“易中天現象”提出了質疑。

支持與反對,贊譽與指責,面對截然相反的兩種聲音,易中天會如何應對?與易中天面對面,共同解讀“易中天現象”,《百家講壇》正在播出,敬請關注。

主持人: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同樣《百家講壇》不只易中天一個,為什麽你現在最火?易中天的訣竅在哪兒?

易中天:沒訣竅,我沒有任何訣竅,很簡單,我就是平時怎麽說話,到了那兒還這麽說,你要問就只有這一條。甭管我面對的是誰,我的說話方式是不會改變的。好像也未見得就是我最火吧?

主持人:又是我的錯覺?

易:不知道,這個問題我沒研究過,也沒人做排行榜,而且我回答不了你的問題,我沒有任何訣竅。

主持人:當初為什麽要去做這件事情呢?

易:直接原因很簡單,就是《百家講壇》找到我,說我們想請您來做一個主講人。我是知道有一個《百家講壇》,但是我從來沒看過,因為我這人不看電視,我當時以為就是和鳳凰衛視的《世紀大講堂》一樣,就是一個在學校裏面或者在一個公共場所面對觀眾所做的一次演講,然後它錄下來,剪輯了就播出來。那我說沒問題,因為這種演講做得多了,不過換一個地方嘛。去了以後我才知道,不是那麽回事。這就是很直接的原因,很簡單。

主持人:為什麽接受呢?

易:這個很簡單啊,你是一個教書匠,教書本來就是你的本分。

主持人:那你喜歡上電視嗎?

易:當時也無所謂喜歡不喜歡,因為那個時候也不像現在這麽忙吧,總還是有些空閑時間,閑著也是閑著嘛,閑著人家電視台請你去,你去了以後做好了做壞了也無所謂,它是人生的一種體驗。學者可以有兩條選擇,一個是為人生而學術,一個是為學術而學術——這裏面沒有高下之別,我認為啊,我絲毫沒有批判為學術而學術的意思,而且我非常贊成為學術而學術,而且我非常敬重那些真正為學術而學術的學者。我不喜歡的是那種比方說為職稱而學術,為名利而學術。

主持人:但是我們聽到的結論可能恰好相反,電視對於很多學者來說,住在書齋裏的人來說,它可能是一個人別扭的東西,易老師沒有感覺到嗎?

易:不是,這是另一個問題,一個是該不該做的問題,第二個是能不能做的問題,你現在已經轉入第二個問題了,而第一個問題我還沒講完。在我看來,既然是為人生而學術,那麽為人生而學術的學者自己必須有人生,那人生是什麽呢?在我看來就是體驗,而對於我來說上電視、做電視節目是人生體驗之一種,所以我就要去體驗一把;至於我做成功了,我能體驗到成功,做失敗了,我也體驗到失敗了啊,至少我也知道電視是怎麽回事了。這是我為什麽要去做的原因。那麽你剛才問的這個問題……

主持人:能不能做的問題。你感到舒適嗎?

易:說實話嗎?

主持人:當然說實話。

易:有時候舒適,有時候不舒適。

主持人:不舒適是什麽時候?舒適是什麽時候?

易:不舒適就是碰上一档無聊的節目,一個蹩腳的主持人,問了一堆八卦問題,你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就很不舒服。

主持人:但《百家講壇》不一樣。

易:《百家講壇》它沒有八卦問題,它第一沒有主持人,第二沒有八卦問題,所以《百家講壇》很舒適。做《百家講壇》很舒適,如果你是一個會上課的人,也是一個愛上課的人。要知道我是一個熱愛教學的教師,現在因為實在是太累,否則我是很願意上課的,面對那麽多學生或者是聽眾,很高興,可能就是該著去做教書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