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易中天面對面(第3/5頁)

主持人:還沒有完,他們認為易老師在講課中間那些用詞不是很妥,甚至流於粗俗。比方說,劉表之死,你跟觀眾說,見上帝去了。比方說,諸葛亮是一個少年英才,而且是一個帥哥,“帥哥”這個詞,他們認為把諸葛亮想象成這樣的形象有點貽笑大方。

易:貽笑大方,原話是這樣?讀《三國志》沒有,《三國志》怎麽描述諸葛亮的?“身長八尺,容貌甚偉”,不叫帥哥叫什麽,叫偉哥啊?還有剛才前面說的,就是劉表不能見上帝,劉表只能見閻王,他們是不是這個意思?上帝是西方的,中國人沒上帝,只能見閻王,是不是這個意思。

主持人:但是我很想知道的是,易老師您在講課的過程當中,是不是非常刻意地去用這樣的詞匯?

易:我再強調一遍,我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面對任何對象,都這麽說話,你說是刻意還是不刻意?

主持人:為什麽不有所區別呢?畢竟這是電視,畢竟是一個大眾傳媒。

易:對,大眾傳媒的意思就是不說人話?

主持人:應該跟生活中也有所區別。

易:誰規定的?如果說應該跟生活中有所區別,那節目就不會播了,審片就通不過。誰規定的?那條王法規定的,奇了怪了這事情,我告訴你,我也有三個原則,一,說真話、不說假話,二,說實話、不玩兒虛套,三,說人話、不打官腔,我稱之為“三要、三不要”,這就是我的原則。

主持人:那所有的批評都是沒有道理的嗎?

易:不不不。第一,我首先非常渴望批評,但是我希望這種批評第一是公開的、第二是公平的、第三是公正的,所謂公開的就是希望你真名實姓,亮明身份,因為我是公開的,我是亮明身份在這個地方。

主持人:有沒有你願意接受,或者你認為有道理的批評?

易:有,但是我要先說清楚一句話就是說,不是說你公開亮相我就一定回應,我一定接受。我為什麽要說這個,因為現在有些媒體抓住我這句話做文章:你不是希望公開批評嗎?某某某不是公開亮明身份在批評你嘛,你為什麽不回應?我只是說我希望的那個批評是公開的,我沒有說公開的批評我都回應,第一個我要有時間,第二個我要有選擇。

主持人:有沒有你願意接受,或者你願意回答的批評呢?

易:有啊,其實現在所謂批評,已經被媒體一鍋煮了,一刀切了。實際上在我看來情況非常復雜,有各種各樣的情況,但是確實其中有一些是經過了認真的思考,而且想到了一些重大的根本性的問題。

主持人:比方說?

易中天:比方說上海有一位編輯,他的署名叫老牛,我至今不知道他的真名實姓,因為他發表的時候就是有一個括弧,上海編輯,我也不知道是哪個媒體的,哪個刊物,姓甚名誰,我只能稱他為老牛。老牛先生的批評就相當的有分量,因為他涉及到一個根本問題,他就講到,他說我說曹操是“寧做真小人,不做偽君子”,他說我發出了一個危險的信號,社會是需要規範的,做人是要有顧忌和底線的,如果大家都去做真小人,沒有任何規範,沒有顧忌,沒有底線,對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那麽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很嚴肅的學術問題,而且帶有根本性,因此我在整理完我的《品三國》的書稿以後,非常緊張的條件下,我用了一萬四千字的篇幅來回答他這個提問。而且我在這個回答當中,再三對他表示感謝和敬重。

主持人:在哪兒可以看到你的回答?

易:在我的《品三國》這本書的附錄二,《我的歷史觀》就是回答這個批評的。對於這樣很嚴肅的,很認真的,有分量的,而且確實是站在國家民族命運前途利益這樣一個立場上來進行批評的,我都非常敬重,哪怕你我觀點不同,我們可以交流。一個戰士,戰場上他可能要廝殺,但是如果對方也是一個堅韌的、勇敢的、武藝高強的戰士,雙方都會對方產生敬意。

主持人:你會因這些批評妥協嗎,改變你的風格?

易:第一,基本觀點不會改變,因為這是我這麽多年思考的一個結果,除非他能指出我思考確實有誤。所謂有誤無非是邏輯起點錯了,或者是邏輯過程錯了。那我認為只要起點不錯,推理過程也不錯,就像我們穿衣服一樣,我第一個扣子只要扣對了,然後順著往下扣我肯定這個衣服是穿對了,那不會有問題,我不會改變。第二個,講法問題,我從來就是這麽說話,所以讓我改變說話方式是根本不可能的,絕無可能,我不願意我也做不到。那麽不喜歡我這種講述方式的,他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發動群眾把我轟下去,他發再多的文章都沒有用,他寫再多的帖子都沒有用,他在網上再嚷嚷都沒有用,他有關本事就是發動全國人民把我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