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一:《易中天對話王立群》

他的講史風格被觀眾譽為儒雅、厚重。

王立群:“我覺得一個人,要正視自己民族的歷史,是需要勇氣的。”

他的講史風格被觀眾譽為詼諧、幽默。

易中天:“我們都是公雞中的‘戰鬥機’啊!”

王立群、易中天,一莊一諧兩位主講人,將就《王立群讀〈史記〉》系列節目展開對話,揭秘王立群讀《史記》背後的故事。敬請關注《百家講壇》特別節目——《易中天對話王立群》。

王立群在2006年初登《百家講壇》,連續主講了《漢代風雲人物》之項羽、呂後系列。他儒雅和厚重的講史風格,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2007年1月開始,《百家講壇》又推出了王立群先生擔綱主講的大型系列節目——《王立群讀〈史記〉》。這個系列節目是《百家講壇》2007年重點打造的節目,因此眾多媒體預言今年將是“《史記》年”。

在本期節目中,特邀嘉賓易中天,以及自發趕來的王立群的熱心粉絲“群眾”,圍繞著《史記》與王立群先生進行了一場精彩的對話。那麽,王立群先生的歷史觀究竟是什麽?他的一生究竟有著怎樣不平凡的經歷?王立群研究《史記》的獨到之處究竟在哪裏呢?

易中天:觀眾朋友們大家好,這裏是《百家講壇》。今天是一期特別的節目,特別在什麽地方呢?今天不是一位主講人站在講台上講,今天是兩位主講人,來進行一次對話。一個是我,《品三國》的易中天;還有一位,就是讀《史記》的王立群。大家知道,《史記》是一部著名的歷史著作,王立群先生是河南大學文學院的教授。老兄是學中文的嗎?

王立群:我學的是中國古代文學。

易:教的呢?

王:教的,本科是教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碩士帶的是古代文學,博士是帶的中國古典文獻學。

易:也就是說,你是學文學的,也是教文學的,現在來講歷史,你不覺得是公雞下蛋嗎?

王:那不你先下在前面嗎?

易:我不但覺得我是公雞下蛋,我是公雞下鴨蛋。你說今天把我整到這兒來,當一個貌似主持人的角色,不整個一個公雞下鴨蛋嗎?下就下吧,我就認了。你呢?

王:我也認了。

易:哦,你也認了。那意思就是說下咱們的蛋,讓人家說去吧!這麽說來,我們兩個還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因為我也是學中國古典文學的,現在也在《百家講壇》講歷史。我們都是公雞中的“戰鬥機”啊!

王:老公雞。

易:打鳴嗎?

王:還打。

易:還打鳴。

* 易中天先生開篇就妙趣橫生,戲言王立群和自己都是學中文出身,開講歷史是公雞下蛋,而且是公雞中的“戰鬥機”。那麽,王立群先生是究竟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在《史記》兩千多年的歷史跨度中,他為什麽要從漢武帝切入呢?王立群先生的歷史觀究竟是什麽呢?

王立群的歷史觀

易:今天來了你的很多的Fans。打探一下,你的Fans叫什麽?叫“群眾”嗎?

王:好像是吧,我還不太了解,大概叫“群眾”的比較多。

易:那我們聽聽群眾的呼聲吧,他們會有很多問題要問你。哪位“群眾”先提出問題來?這位,請。

觀眾:您從歷史到現實的這個契合點,您是怎麽找到的?

王:歷史是過去的今天,今天是過去的延續,其實歷史和今天沒有一個截然的界限。所以在講史的時候,你看到的雖然是古代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但是你稍微深入一點。因為我是教文學的,我上課教古代文學,全是分析人物。我講《項羽本紀》就是分析項羽,我講《李將軍列傳》我就分析李廣,全是分析人物。所以我們教了幾十年書,就練會了一個本領,就是看到文獻就分析人物。歷史人物和今天的人物在人性上是相通的,這一點是非常明顯的。所以我們在講的時候就很容易讀到史書就想到現實,看到現實就想到史書,所以很容易就找到這個契合點。

易:我在這兒也概括一下吧,滿足一下我的概括欲。就是說文學是人學,史學也是人學。文學是人創造的,歷史也是人創造的。沒有人就沒有文學,也沒有歷史。而過去和現在是連接在一起的,它的連接點就是你剛才問的那個問題,就是人性。實際上《百家講壇》為什麽要講文學,為什麽要講歷史呢?實際上就是給大家講講人性,以便我們每一個觀眾通過收看這個節目,能夠活得更像一個人,能夠活得更幸福,做得更有人性,更有人情味。這就叫以人為本。好,下一位觀眾。

觀眾:您好,王教授。我想問的就是,為什麽您讀《史記》是選擇漢武帝為角度來切入《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