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二:《解讀於丹》(第3/6頁)

主持人:我看剛才女孩子還說了,有感情上的問題也會跟你講,真的啊?

於丹:那我覺得是最大的一部分就是跟我來談感情問題的,因為我身邊的這些學生,她從十七八歲上大學,然後到二十六七歲博士畢業,就這一段時候是她們肯定要經歷感情的時候,所以每個人肯定有她自己不同的心事來找你。這種時候呢,我有些學生就屬於那種特別不講理,推門就進,就是你手裏不管在忙著什麽,推門進來坐在沙發上就哭,你也不能跟她商量說換個時間,你剛說她就會說,我媽媽離得又遠,那你不讓我找你我找誰啊?然後你就讓她說吧。其實我後來明白了,就是在更多的時候,你並不能給她出什麽主意,你也不能在這個時候讓她從痛苦裏邊走得更遠,她所需要的人就是安安靜靜地能懂得她,就是你就讓她抱著哭一場,然後哭得你一身稀裏嘩啦的,她就很高興地走了。

主持人:剛才聽一個細節的時候,下面大家也在笑,說那女孩子說,於老師都會以她豐富的感情經驗來開導我們。我們能理解,你覺得做老師真的可以把所謂的名字放下來,然後以一個人的方式再跟另一個人交流嗎?

於丹:其實什麽是老師呢?我有一個學生,她給我的一個小禮物,讓我就明白什麽是老師。一個小女孩兒,她在軍訓的時候,打著手電筒在被窩裏面給我做了一個禮物,因為她想趕在我生日的時候送給我。她是自己一針一針地繡了一幅小小的十字繡,然後放在一個有機玻璃的罩子裏面給了我。我當時看的時候沒有看明白,看到是一個很優雅的一個女人彎著腰拿著一根針,然後底下有一個鼻涕兮兮的小臟孩,然後舉著胳膊,她抓著那個小孩的胳膊。我還問這個女孩,我說哎呀,她幹什麽呢,是給他打預防針嗎?然後那個孩子就笑了,她說你自己看吧,她就走了。後來我從那個玻璃罩子的後面摳出來一封信,疊得小小的。那信裏面她跟我講,她說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們來到地上是因為他們的翅膀斷了,那麽在他還沒有忘記天空的時候,他一直想要尋找到為他縫補翅膀的人。這就需要在成人的世界裏,沒有人嘲笑這些孩子的青澀、莽撞、唐突,能夠包容他們,能夠愛他們,能夠鼓勵他們縫起翅膀,重新還記起天空。她說我遇到你,其實就是遇到了一個給天使縫補翅膀的人。其實這是我覺得迄今為止,對老師這個角色最好的一種解釋。

主持人:我剛才在化妝室的時候,有一個大媽走進來,那位,然後走進來之後,於丹老師正在那兒化妝,她就遞過來這麽一個小橘子,我給帶過來了,給於丹手裏頭,然後轉身就走。我就把這位大媽給叫住了,我說您幹嗎給她這麽個橘子?大媽特樸實,大媽手裏還攥著另外一個橘子皮呢,說我就倆啊,我吃了一個我給她一個,然後轉身就走了。我就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特別質樸的東西,但它就是能打動你的心,讓我覺得它是什麽。接下來我要把時間交給在座的各位,你們有什麽樣的問題可以直接向於丹提出,請。

觀眾一:於老師你好,想向您請教一個問題。孔子說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請問您對這句話有什麽樣的理解?謝謝。

於丹: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在經典裏面是有過多重解釋的:有人解釋就是說他歧視女子,認為女子由於眼界不開,沒有社會化的過程,所以可能她們就是心智蒙昧,跟小人一樣,有此一說。還有一說呢,說“女”和“子”都是指那種繈褓中的嬰兒,就是指小孩兒難帶。那麽關於這個解讀,經典的解讀,學術上的解讀,我們在這兒姑且不論,有很多解釋。我自己的看法,我比較同意這麽一說,就是這裏的“小人”是指小孩子,也就是說,女人和小孩子都是有著相同的心性的,有時候可能讓男人琢磨不定。這句話說全了,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則不遜,遠則怨。”也就是說對女人和對孩子,你要是對她太好了,太寵愛了,她就對你不恭敬,“不遜”就是不恭敬;但是你要是不理她了,疏遠了,又落埋怨,她就開始撒嬌了,開始覺得你對她不好了。其實我覺得這個話呢,說得挺對的,也挺感性的,因為我覺得這個就是寫出了一種女人的性情。其實一個女人如果說到什麽年紀上還都有一股孩子氣,這個女人就一定是幸福的。所以如果說這就叫“難養”的話,那我們頂多就說,孔夫子不太解風情了,覺得這個事有點費勁啊。但是我覺得這句話本身說出來的“近則不遜,遠則怨”,這應該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它不是一種性別歧視。

主持人:也可能會有人在電視機前已經不答應了,說女子與小人,“小人”這個詞在《論語》當中一直與“君子”對立,大家都認為它的公意就是品行不端,或者說比較卑劣的人,你現在把它解釋成小孩子,這是不是有點強詞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