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三:易中天與小崔說事2007-04-06(第6/11頁)

易:“現代企業管理三十六計”之類的東西我個人認為都是忽悠人的。

主持人:那些反倒沒用。

易:其實就是我在節目裏講的那個話,一個成就大事業的人,一定是洞悉人性,洞察人心。因為你不管什麽制度,也不管什麽機器,也不管什麽設備,也不管什麽硬件,最後都是人來做,人是最重要的,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寶貴的,不懂人,你還說做什麽大企業家?笑話。

觀眾:謝謝。

主持人:還有哪位朋友?

觀眾:我是一個青年人,青年人比較沖動,我覺得歷史真的是能做到一個反思的作用。所以我想問一個易老師的問題就是現在,當代的閱讀,也有很多作者在寫書,這些書的質量和古人寫書的質量相比是怎麽樣子的?

易:實際上我們古人早就已經把這兩類書區別開來了,一個叫做“道”,一個叫做“技”,所謂他提到的什麽“管理三十六計”,什麽規則啊,什麽方法啊,那都是“技”,它是技術層面的東西。

主持人:是計謀的“計”是吧?

易:不是,技術的“技”,它是技術層面的東西,技術不可沒有,但不能全是技術。當然全是技術也沒事,你就安心當一個專業的技術人員也挺好。但是如果你真是雄心勃勃要做一個跨國公司的總裁、董事長啊,那你僅僅掌握技術層面的東西是絕對不夠的,必須悟道。道在哪裏?就在我們的經典當中,比方說先秦諸子。

主持人:我怎麽聽著越來越不舒服呢,我覺得好像說看《百家講壇》的人必須是得有野心的人,你要想甘於當一個老百姓你就不用看這些,也不用聽這些。

易:不不不,我們現在要做到的就是各個層面的需求都要讓他滿足,實際上一部好的作品它一定是能夠多方面地甚至是全方面地滿足社會需求。金庸的小說為什麽那麽多人喜歡看?要嘛有嘛呀,你喜歡看愛情的有愛情,喜歡看武打的有武打,喜歡看權謀的有權謀,喜歡看人性的有人性,什麽都有,它就受歡迎,《百家講壇》就是要這樣做。

主持人:各取所需。

易:不同的人確實有不同的用,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它至少有這麽一個用,就是看看人家,歷史上那些人他遇到的事雖然跟我們遇到的事事情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們有一句話叫事不同而理同,那個理是一樣的,裏面無非還是人與人的關系,那麽你至少可以看看人家怎麽做的。

主持人:這個其實還是挺實用的。

易: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恐怕他也只能持一種實用主義的觀念和方法,但是我在這兒不能提倡,我只能實實在在地說它是無用之用。

主持人:我記得我剛上大學的時候,我們老師給我們開一個書單,說你上四年大學,你要把這些書全讀了。他就在黑板上用粉筆寫,我們就在底下拿鋼筆抄。一百本啊,我當時一邊抄一邊想:天啊,那什麽時候談戀愛啊?但是老師說這些書必須得讀嘛,就借回來讀。第一本看的是《高老頭》,不好看。不好看怎麽辦?不好看也得看,每天看20頁,不看完不睡覺,這樣把《高老頭》啃下來了。等到讀完了以後合上書,高老頭是男是女都不知道。

易中天:等於沒看。

主持人:對,等於沒看。所以我就非常想知道,您讀這些書有樂趣嗎?

易:有樂趣啊。

主持人:這些樂趣在哪兒?怎麽來的樂趣?

易:它也有好多層面。第一個層面是語言的層面,比方說先秦諸子,比方說《史記》,語言非常漂亮。

主持人:還能有王朔的漂亮?

易:王朔那東西叫做“看上去很美”,其實叫做“不過如此”,非常漂亮。第二就是它的那個事件,事件本身很好玩兒。

主持人:我覺得這個段落您別一語帶過,實際上很重要。它怎麽漂亮,您給我們講講,舉舉例子都好。

易:我現在記性不好,記性好我可以背一段。比方說《孟子》有一段吧,“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弗若與?曰:非然也。”

主持人:這誰說的?

易:孟子。

主持人:他是南斯拉夫人啊?根本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麽。

易:這個必須得讀進去,你必須讀進去,讀進去以後就自然有樂趣。這是語言層面的。

主持人:您說說這個樂趣在哪兒?也讓我們分享一下。

易:這個語言層面的樂趣它是不可言說的。比方說人家都喜歡聽小崔說話,你說小崔說話怎麽就好聽?你給我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