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如何研究經濟史(第5/5頁)

又如唐以前之門第社會,雖若跡近封建,導致不平等,然當時之大門第實為社會財富之積聚中心。社會因由此積聚,而使一般經濟易於向上。唐以後,則是一個白衣進士的社會,財富分散了,經濟無積聚,好像更走上平等。但一切社會上應興應革之事,反而停滯,無法推動。此因社會力量因平鋪而癱瘓了,不易集合向前發展。此一問題亦極重要。但在今日講來,已是歷史上之過去陳跡,因亦沒人注意了。但此實是宋以下中國常苦貧乏之一因,值得再提醒。

但若總括來說,中國歷史上的經濟情況,自秦迄清,直到道鹹年間,向來可說是較佳於西方的。經濟落後,只是近百年事。我們盡可說,在近代科學興起,而中國經濟遂見落後。此下我們將如何引進近代西方之新科學而又能保持中國經濟舊傳統,即仍然保持中國一向堅守的人文本位之經濟思想與經濟政策,使新科學興起後之經濟發展,仍不致超水準而走向無限度與不必需的發展上面去。此是一大問題,有待中國自己此後新起的經濟學家來設計,來督導,來創立一種適合中國傳統社會的新經濟思想與政策及制度。在中國歷史上,能特創新制度,來解決當時代之種種問題的大政治家、大經濟學家,固已代有輩出。但今天我們則失卻此自信,種種聰明,都奔湊到抄襲與模仿上,自己不能創造,也不敢創造。惟此厥為中國今日最大最深之一病。

西方人有他們一套浮士德式的無線向前精神,有他們傳統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與財利主義。他們一意提高物質生活,而把其他人生盡追隨著向前。我們明知此一套精神實為中國社會所不易接受。而他們這一套精神,亦已弊病百出。但我們偏要勉強學步,則所謂落後,便真成為落後,而無法追上了。故中國今後最要急起直追者,卻不是追隨西方,乃在能追隨中國古人那一種自創自辟的精神。

即就經濟史上之種種發明而言,如鈔票是發明在中國的,如近代山西票號之信托制度等金融措施,亦是中國人自己發明的。若把中國經濟史上種種出自中國人自己發明的方法和制度等,一一羅舉,亦足增長國人之自信。我們今後正須在經濟制度、經濟政策、經濟思想上,自己因地制宜,別有建樹,則首先得回頭一看中國過去的一套經濟史。這更是我們研究此下經濟發展所應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