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早期騎兵戰術特征:騎射與遊擊(第3/4頁)

從秦漢之際戰爭的記載看,當時騎兵主要負擔偵察、騷擾、破襲敵軍糧道和後方等輔助性任務,作戰的主要對象是敵軍的騎兵及零散步兵,不能對抗敵主力步兵。這和《六韜》中的騎兵使用原則完全一致。下面主要總結劉邦在反秦戰爭及楚漢戰爭中組建、運用騎兵的過程,從而探討這一時期騎兵的實戰特點。

抗擊敵騎兵的職能:《六韜·均兵篇》說騎兵的主要用途之一為“擊便寇”,即與敵非主力的機動部隊作戰。在劉邦軍隊發展的初期,“便寇”主要是突然來襲的敵騎兵(有時也兼有車兵)。劉邦的騎兵部隊和戰術就是在與敵優勢騎兵的對抗中逐漸形成的。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劉邦起兵不久,在攻略到碭郡境內時就遭到了一支秦軍車騎部隊的攻擊。《史記》載此戰:“是時秦將章邯……至碭。東陽寧君、沛公引兵西,與戰蕭西,不利。”[13]當時章邯正帶領秦軍主力與陳勝所部作戰,大概是出於對劉邦勢力擴張的擔心,章邯派車騎部隊緊急北上迎擊,劉邦軍戰鬥失利退保留城:

又攻下邑以西,至虞,擊章邯車騎。[14]

攻蒙、虞,取之。擊章邯車騎,殿。[15]

《史記》注家對周勃的“殿”有不同解釋,其中兩說較有道理,一說“在軍後曰殿”,一說“上功曰最,下功曰殿”。此戰劉邦敗退,周勃可能負責殿後阻擊,任務雖然完成但有較大損失,所以評定為下等功。這應是以步兵為主的劉邦義軍首次與敵成建制的車騎部隊作戰,受了挫折但未致全軍覆沒,也說明秦軍車騎部隊在沒有步兵配合的情況下難以全殲敵軍。

劉邦收攏敗兵,再次攻擊碭郡得手,征集到五六千人的隊伍。此時劉邦部隊中開始有騎兵的記載,應主要來自克碭郡後爭取到的秦軍騎兵。不久他“聞項梁在薛,從騎百余往見之”[16]。可見此時劉邦只將騎兵作為自己的親隨保衛部隊,部將靳歙以“中涓”之職為劉邦統領騎兵,而“中涓”本是內侍性質的官員,[17]為劉邦駕車和統領戰車的夏侯嬰也是中涓之職。後來劉邦的騎兵部隊稱為“郎中騎兵”,也是貼身侍衛之意。這一時期,劉邦部屬諸將應該也會俘獲一些敵騎兵或戰馬,分散在各自軍隊中使用。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劉邦受命西進入關。當轉戰到南陽時,“收軍中馬騎,與南陽守齮戰犨東,破之”[18]。這是劉邦部隊首次集中騎兵兵力作戰,具體背景不詳,可能遇到了比較強大的敵騎兵壓力,也可能是集中騎兵進行奔襲。在隨後入武關、藍田的戰鬥中,靳歙率騎兵斬秦軍“車司馬二人,騎長一人”[19],另斬首俘獲士兵八十五人,可見是與秦車、騎兵作戰。秦朝滅亡後,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在漢中積蓄力量,對騎兵軍隊進行過整編,靳歙遷為騎都尉,另一位將領傅寬也遷為右騎將。劉邦和項羽決裂後北上攻擊關中。這裏是秦軍故地,有一些車騎武裝,樊噲在此時期曾擔任“郎中騎將”,與故秦的車騎部隊作戰。騎都尉靳歙在占領關中的戰爭中也表現出色。

楚漢戰爭中,劉邦固守滎陽,受到了楚軍大量騎兵的威脅。因為漢軍糧食來源為黃河邊的敖倉,距離滎陽城四十五裏,這座糧倉成為楚軍騎兵重點攻擊的目標。劉邦迅速集中騎兵力量與敵騎會戰,漢軍中老資格的騎兵軍官靳歙、傅寬都參加了這次戰役。[20]《灌嬰列傳》記載:

軍於滎陽。楚騎來眾,漢王乃擇軍中可為騎將者,皆推故秦騎士重泉人李必、駱甲習騎兵,今為校尉,可為騎將。漢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軍不信臣,臣願得大王左右善騎者傅之。”灌嬰雖少,然數力戰,乃拜灌嬰為中大夫,令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將郎中騎兵擊楚騎於滎陽東,大破之。

可見此前劉邦騎兵尚不習慣成建制集中作戰。項楚騎兵的威脅是促使劉邦騎兵完成這一轉變的關鍵因素。此次騎兵會戰漢軍僅達到了保衛糧倉的目的,但沒有殲滅楚軍騎兵主力。

破襲與略地作戰:滎陽敖倉一戰擊退楚軍騎兵後,漢騎兵迅速轉入進攻,所用戰術與楚軍相同,即迂回到敵後方破壞其糧運。“受詔別擊楚軍後,絕其餉道,起陽武至襄邑。”[21]楚漢之間大規模的騎兵會戰,發生在漢王四年(前203年)韓信進占齊地時。當時劉邦、項羽主力對峙於滎陽,無法分身,只能派遣各自的騎兵赴齊地參戰,於是發展為一場規模空前的騎兵大會戰,齊車騎將軍華毋傷,楚騎兵將領龍且、周蘭都被殺或被俘獲。漢軍乘勝占領齊地。

漢軍平齊後,項楚的東線暴露,所以漢軍騎兵沒有返回劉邦麾下,而是乘機長驅迂回,進入防禦薄弱的楚腹地破壞項羽後方。靳歙和灌嬰率騎兵進占魯地,從東、西兩路南下侵襲項楚後方核心地區(今江蘇中北部),直至占領其都城彭城。[22]當劉邦與項羽決戰垓下時,漢騎兵主力北上與劉邦會合。項羽率少量騎兵突圍後,灌嬰騎兵窮追至烏江邊,終於迫使項羽自殺。此後灌嬰、靳歙兩支騎兵部隊分頭襲掠長江流域,灌嬰平定了下遊的吳、會稽、豫章等郡(今江蘇南部、浙江及江西省),靳歙進占長江中遊的江陵,平定南郡(今湖北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騎兵行軍速度快,可以乘敵主力被殲滅之機迅速略地擴張,但仍缺乏攻堅手段。如漢軍騎兵在垓下之戰前就襲掠了魯地,但當地人忠於項羽,仍堅守城池。直到漢軍已獲取項羽人頭,當地人才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