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吳起變法

魏斯——也許我們現在應該改稱他魏文侯,卻沒有太多閑暇來品味當上諸侯的喜悅。

公元前400年,三晉聯軍再度出動,南下討伐楚國。

進入戰國後,楚國不斷派兵蠶食鄭國,前鋒直抵大梁(今河南省開封)、榆關(今河南省新鄭附近)。

幾乎與此同時,韓氏也在抓緊攻略鄭國——公元前423年,韓氏伐鄭,殺死鄭幽公。公元前408年,又攻取鄭國的雍丘(今河南省杞縣)。

楚、韓在爭奪鄭國的問題上早已水火不容。魏斯率領聯軍討伐楚國,主要是為了幫韓國出頭,同時也是為抑制楚國的過度擴張。

楚軍雖然強悍,卻抵擋不住氣勢如虹的三晉聯軍,被打得節節敗退。聯軍乘勝前進,一直打到方城附近的乘丘才返回。迫於三晉的壓力,剛即位不久的楚悼王不得不將榆關歸還鄭國。

公元前399年,韓景侯(韓虔)去世,韓文侯即位。

鄭國利用韓國辦喪事的機會,派兵包圍了陽翟(今河南省禹州)。但是不久之後,鄭國內部也發生動亂,先是鄭繻公殺死相國子陽,兩年之後,子陽的余黨反撲,又刺殺了鄭繻公。本來就被楚、韓兩國壓榨得只剩半壁江山的鄭國從此“國分為三”,政治上陷入分裂。楚國抓住這個機會,再度興兵北伐,又從鄭國挖去了一大片領土。

這一次,三晉沒能給楚國迎頭痛擊。因為就在這一年(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去世了。

魏文侯即位的時候,正是春秋戰國之交,天下紛紛亂亂,魏氏雖然三分晉國有其一,卻因領土分散、強敵環伺而危機四伏。他以蔔商為師,以田子方、段幹木為友,大膽起用李悝變法圖強,發展經濟。又借助吳起的軍事才能開拓疆土,向西奪得秦國河西之地,向北將中山納入囊中,向東討伐齊國至長城,向南將楚國逼退到方城。他還純熟地運用政治外交手腕,將三晉緊緊團結在一起,結成了戰國前期最強大的軍事同盟,迫使周天子承認三晉的諸侯地位。他用半個世紀的時間,開創了魏國百年強盛的基業。

中國式政治:功高蓋主

魏文侯死後,太子魏擊即位,即魏武侯。

新的領導人上任,第一件事當然是到自己的領地上走一圈,接見當地的官員,聽聽人家表忠,籠絡一下感情,順便發表一番講話,好讓大家組織學習。

魏武侯首先來到河西郡,受到郡守吳起的熱烈歡迎。吳起還陪同他乘船沿河而下,沿途觀賞河西的風光。

這些年來,河西在吳起的治理下,政通人和,百業俱興,不只當地人民安居樂業,就連洛西的秦國居民也時有偷渡過來謀生的。在中國的古文化中,“遠人來服”是大好事,如果連敵國人民都來投奔,更是好上加好。吳起因此聲名遠揚,原來人們只知道他會打仗,現在知道他是文武全才,由此亦可見魏文侯用人之明。

船到中流,魏武侯有感而發:“山河如此險峻,寡人可以高枕無憂了!”

陪同人員中有個名叫王錯的大夫,馬上附和道:“當年晉國就是憑借著這山河之險成為天下的霸主,只要您好好經營,必定也能成就霸業。”

王錯這個馬屁拍得有水平。三家分晉,趙在北,韓在南,魏國分到的地區,包括了原來晉國的都城,所以魏人常以晉人自居。魏武侯也常以恢復晉國的榮耀為己任,聽到王錯此言,不覺莞爾一笑,問吳起道:“太守以為如何?”

吳起回答:“主上說的話,已經很危險了;王大夫又隨聲附和,那就更加危險!”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魏武侯皺了皺眉頭說:“太守何出此言?”

吳起說:“國家穩定,不在山河之險,而在君侯之德,王圖霸業更是如此。當年三苗氏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不修德義,結果被大禹所滅。夏桀居住的地方,左有天門,右有函谷,北有高山,南有伊洛,然而為政不善,結果被商湯所滅。商紂王的領地,前有黃河,後有太行山,不可謂不險阻,結果被周武王打敗自殺。所以說,國家的安全和王圖霸業,在德不在險。如果主上不修德行,那就真是孤家寡人,這船裏的人,全都有可能是您的敵人!”

魏武侯連連點頭稱善,說:“今天總算聽到聖人之言啦!西河的事情交給您辦,寡人很放心!”

放心歸放心,考慮相國人選的時候,魏武侯卻把“你辦事我放心”的吳起撂到一邊,選擇了政績平平的田文。

吳起很想不通,找上門去對田文說:“我想跟您論論功勞,可以嗎?”

田文早有思想準備,說:“可以。”

吳起說:“率領三軍之眾,將士莫不用命,敵國不敢入侵,您比我如何?”

田文說:“我不如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