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孫臏與龐涓鬥法

上一章寫到,魏惠王派龐涓帶領八萬大軍圍攻邯鄲,結果被衛鞅鉆了空子,連失少梁和安邑兩城。

關於這件事,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衛鞅確實是鉆了空子——如果龐涓和魏軍主力還在國內,衛鞅未必敢與之正面交鋒。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衛鞅的專長是政治,若以兵法而論,他在當世最多排到第十名。而龐涓的兵法至少可以排到當世第三。在雙方部隊勢均力敵的情況下,第十兵法家無論如何是打不過第三兵法家的。

現在問題來了。龐涓圍攻邯鄲是公元前354年的事,也就是這一年,衛鞅率軍侵犯河西,攻克少梁。而安邑陷落,已經是兩年之後的公元前352年。這兩年間,龐涓難道一直在邯鄲城下,不能回師來救魏國嗎?要知道,安邑是魏國舊都,它的失陷對於魏國來說,不僅僅是戰爭的失利,更是對士氣的嚴重打擊,就算是攻克邯鄲也未必能補償。

答案是,當世第三兵法家龐涓流年不利,在攻打邯鄲的過程中被當世第二兵法家橫插一杠,打得落花流水。龐涓本人也成為俘虜,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商鞅抓著這個機會,乘虛而入,輕而易舉地將安邑納入囊中。

鬼谷子的錦囊妙計

當世第二兵法家名叫孫臏,是龐涓的同門師弟。說起這兩個人的事,當然免不了要說到他們的老師——當世第一兵法家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詡,因為隱居在鬼谷(關於鬼谷在哪,是一本糊塗賬,有人說在河南登封,有人說在鶴壁,有人說在山東,還有人說在河北,眾說紛紜,難有定論),所以號稱鬼谷子。

戰國亂世,百家爭鳴。儒家以政治見長,道家以修身為本,法家以改革圖強,兵家以奇謀制勝,墨家以博愛濟世,陰陽家通曉天文地理,縱橫家往來各國搬弄是非……但是這位鬼谷子,很難將他歸於哪一家,因為他似乎無所不通,無所不能。據馮夢龍介紹,鬼谷子“通天徹地,有幾家學問,人不能及”——

一是數術之學,掐指一算,便知天機,能通曉過去,能預測未來,這是陰陽家的勾當。

二是兵法,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莫測,這是兵家的本事。

三是辯術,博聞強記,明理審勢,一張嘴吃遍天下,勝過十萬雄兵,這是縱橫家的飯碗。

四是養生術,修真養性,吸天地之精,采日月之華,延年益壽,長生不老,這是道家的妙處。

鬼谷子一生只收了四位門徒。前期是龐涓和孫臏,主要研習兵法;後期是張儀和蘇秦,學的是縱橫之術。

龐涓和孫臏同時學藝。若論年齡,龐涓年長於孫臏,算是師兄;若論學業,卻是孫臏略勝龐涓一籌,更得鬼谷子真傳。這倒不是因為龐涓不努力,事實上,龐涓是個非常勤奮的學生,但是有三個因素決定了他比不上孫臏:

第一,龐涓天賦不如孫臏;

第二,孫臏乃孫武的嫡系子孫,家學淵源,底子本來也比龐涓紮實;

第三,龐涓過於急功近利。

一個人心浮氣躁的時候,在學業上總是很難達到巔峰的。後來龐涓覺得自己的本領也學得差不多了,便下山回到魏國,當上了魏惠王的將軍。孫臏則繼續留在師門深造。

魏惠王遷都大梁後,外交上威逼利誘,軍事上頻頻出擊,國勢日益強盛。龐涓憑借著在鬼谷學到的本領,屢立戰功,迅速成長為魏軍的主要將領。

作為一個農村出來的鳳凰男,龐涓應該感到滿足了。

然而,在龐涓的內心深處,始終記掛著一個人,那就是他的同門師弟孫臏。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每一個在戰場上獲得顯赫聲名的人,都在小心翼翼地防範著有可能出現的挑戰者。龐涓對自己的兵法極其自信,但是他知道,如果這世上還有人能夠打敗自己,那就只有師傅鬼谷子和師弟孫臏。

鬼谷子隱居深山,不問世事,這個威脅可以排除。但是孫臏就不同了。孫臏是齊國人,又是孫武的後代,他如果出山,最有可能為齊國所用,無論是對魏國還是對龐涓,都是一個勁敵。

為了防患於未然,龐涓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給孫臏,邀請他到大梁來與自己共事。

他想,只要將孫臏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不為別國所用,也就不存在威脅了吧!因此,他的這封信寫得十分誠懇,許諾孫臏如果到魏國來,將由他直接推薦給魏惠王,委以重任。如果有可能的話,“弟為大將,兄甘為副,聯手縱橫天下,安定亂世,豈不快哉!”

孫臏收到龐涓的信,完全被字裏行間展現出來的同窗之情打動了。更何況,大丈夫生逢亂世,誰不想幹一番事業,快慰平生呢?他很興奮地將信拿給師傅鬼谷子看,請求下山前往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