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孟子談民權(第4/9頁)

言下之意,燕國的爵位是周天子封的,沒有經過周天子同意,當然不能隨便送人。

孟軻的話說得有道理,但是不難看出,他耍了一個花招,避開了“以臣代君”這個敏感點。而且還有一句潛台詞:只要周天子同意了,以臣代君也未嘗不可。要知道,齊國現在的王室田氏,正是買通了周天子,“以臣代君”而上位的。

齊宣王與無鹽女的故事

孟軻回到齊國,約是公元前319年的事。與此同時,淳於髡、鄒衍等人也回到了齊國,和孟軻一道,繼續在稷下學宮講學。從那個時期開始,稷下學宮進入全盛時期,最多的時候有學者上千人。他們坐而論道,著書立說,在中國文化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筆。

這一切,得益於齊宣王的築巢引鳳政策。

據《史記》記載,齊宣王“喜文學遊說之士”,鄒衍、淳於髡、田駢、慎到等七十六人,都被賞賜了宅第,而且享受上大夫的待遇。

那個年代臨淄的房價雖然不高,一人一套單門獨戶的大院子還是蠻有吸引力的。上大夫如果擱到今天,至少也是個正廳級。司馬遷不無嫉妒地寫道,這些人啥事都不幹,成天發牢騷,就可以拿那麽高的工資,真是趕上好時候了。

《戰國策》中則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名叫顏斶(chù)的學者來見齊宣王。齊宣王坐在堂上,很親熱地說:“快過來。”意思是,靠近一點,咱們好說話。

如果是現在的一些學者聽到政府官員這樣召喚,肯定會滿臉堆笑,弓著身子快步上前。顏斶卻一動也不動,只說了三個字:“您過來。”

是你要跟我說話,不是我要跟你說話,當然是你過來。

齊宣王本來臉上帶著和藹的笑容,一下子就僵住了。左右一看不對勁兒,趕緊低聲呵斥顏斶:“大王是君,你是臣。他可以要你過去,你怎麽可以要他過來?”

顏斶大聲說道:“我如果過去,人家會說我趨炎附勢;大王如果下來,人家會說他禮賢下士。與其讓我得趨炎附勢之惡名,不如讓大王得禮賢下士之美名。”

齊宣王惱怒地說:“那你說,到底是君王尊貴,還是士人尊貴?”

顏斶不假思索:“當然是士人尊貴。”

這種論調,齊宣王還是第一次聽說。朝堂上的人都為顏斶捏了一把汗。只見齊宣王愣了半晌,才問道:“你這麽說,有根據嗎?”

“有。”顏斶說,“那年秦軍進攻齊國,秦王下令,有誰敢在柳下惠墳墓五十步以內的範圍內砍柴,格殺勿論!同時又說,有誰能夠砍下齊王的頭,就封他為萬戶侯,賞金千鎰。這說明君王的腦袋,還不如士人的墳墓啊!”

齊宣王被說得啞口無言。左右大臣護主心切,紛紛跳出來指責顏斶:“我們大王擁有千乘之國,重視禮樂,四方仁義智士,仰慕大王的賢德,莫不爭相投奔;四海之內,莫不臣服。現在齊國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乃自古以來最好的時代。士人本事再大,也不過是匹夫,徒步而行,耕種為生;沒本事的,只能住在窮鄉僻壤,做做看門人的工作。所以說,士人是十分低賤的。”

顏斶冷笑了一聲道:“那我問你們一個問題,大王為什麽要自稱寡人?”

大夥都愣住了,不知道顏斶葫蘆裏賣什麽藥,不敢輕易接茬。顏斶輕蔑地環視了他們一眼,說道:“大王賢德,天下皆知,不用你們提醒我。可即便是堯,也有九名助手;舜,有七位師友;禹,有五位親信;湯,有三名輔政大臣。堯、舜、禹、湯之所以成為堯、舜、禹、湯,是因為他們知道如何借助士人的力量。從古至今,還沒有光靠虛名就能成就大事的人。因此君王不應羞於向別人請教,更不應以向地位低微的人學習為恥。老子說得好,‘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以下為基。’這就是為什麽君王都要自稱孤,自稱寡人。孤、寡是指生活困窘、地位卑微的人,可是諸侯們卻用以自稱,就是為屈己尚賢,難道你們不懂嗎?”

齊宣王在堂上聽了,長嘆一聲,道:“君子豈可侮辱?今天的事,完全是寡人自取其辱。以後就請顏先生待在寡人身邊,出必同車,食必同桌。寡人有什麽問題,直接向顏先生請教。”

顏斶這才朝齊宣王作了一個揖,說:“吃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重要,粗茶淡飯,我也如同吃肉一般津津有味;出行我也不願坐車,我喜歡慢步緩行,安步當車。我要說的話,剛剛已經說完了。采不采納,則是大王的事。就此告辭!”說完拱拱手,飄然而去。

後人將“安步當車”作為一句成語,即出於此。

經歷了這件事後,齊宣王對待學者的態度更加謙遜,求賢之心也更加強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