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二章 太子晉(第3/4頁)

“主公,我去沒問題。不過,我想請師曠同去。”叔向沒有推辭,不過提出一個要求。

“為什麽?”晉平公問。

“我聽說太子晉非常有才華,他的老師老聃更是學問極深,我想會會他們,可是又擔心自己的學識不夠,因此請師曠給我助陣。”叔向原來是想會太子晉,擔心自己對付不了。

“那好吧。”晉平公同意了。

師曠是什麽人?竟然叔向都要請他助陣。

師曠,晉國的大夫,同時也是晉國首席樂師。此人的學問深不可測,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不過有一點,師曠是個瞎子。至於師曠,後面再說,此處放下。

叔向和師曠來到了偉大首都,首先拜見了周王,表達了晉國對於偉大首都發生水災的問候,表示“中央有難,八方支援”,王室有什麽需要幫忙的,盡管開口,晉國一定全力幫助首都人民渡過難關,重建幸福家園。

周靈王挺感動,不過也沒客氣,讓人開了清單,請晉國支援。無非是糧食若幹,布匹若幹。

見過了周靈王,叔向去見單靖公。晉國人都知道,到了偉大首都,見不見周王沒關系,單家是必須要去的。

叔向帶著禮品到了單家,單靖公連忙迎了進去。收了禮品,單靖公設宴招待叔向。盡管和晉國公室關系非同一般,單靖公並沒有傲慢地對待叔向,他非常恭敬,並且按照周禮來接待他。

席間,單靖公並沒有跟叔向套近乎,整個宴席,兩人談論的就是《昊天有成命》這首詩。臨走,送行也沒有出城。

一切都是按著規矩來的,都是那麽正規,令人無可挑剔。單靖公真的是這麽一個嚴肅的人?單靖公的想法其實很簡單:晉國權力鬥爭激烈,自己一定不能跟他們走得太近,保持距離是保護自己的最佳手段。

單靖公不是與晉國公室關系密切嗎?怎麽還怕卷入晉國的權力鬥爭?單靖公很清楚,單家與晉國公室的關系不可能永遠那麽近,晉悼公之後已經明顯疏遠了許多。

單家和叔向刻意保持距離,可是叔向卻想和單家套近乎。整個宴席期間沒有機會,這讓叔向有些失望。

走的時候,單靖公的管家送叔向出城回國賓館。

這個時候,叔向找到了機會。或者說,這時候再不套近乎,就來不及了。

“哇噻,邪了門了。”叔向開口,一驚一乍,把單家管家聽得一愣。

“那什麽,什麽東西忘在我家了?”管家問。

“不是,我聽說‘一姓不再興’,姬姓就應該衰落了。可是如今周朝好像又要興盛了,為什麽呢?因為有單公這樣的人啊。”叔向開始拍馬屁了,這個馬屁一定要拍好。“過去史官尹佚曾說過‘舉動以恭敬為最,治家以儉樸為最,品德以謙讓為最,處事以多問為最’。單公待我以禮,這些都做到了。他的房屋不高大,器物不華麗,是儉樸;行為謹慎小心,內外整潔齊備,是恭敬;宴飲和餽贈都不超過上官的規格,是謙讓;宴請的禮儀都仿照上官所為而施行,是多問。像這樣,再加上不拉私人交情,不附和眾人送出城郊,就能避免招致怨恨。治家儉樸而舉動恭敬,品德謙讓而處事多問,並能避免招致怨恨,用這樣的大夫來輔佐朝政,周朝還能不興盛嗎?”

“嘿,嘿嘿。”管家聽了很高興。

“單公所談論的《昊天有成命》,是弘揚德行的《頌》詩。這首詩閘述成就王業的德行。所謂成就王業,就是能發揚文德、奠定武功。闡述成命而尊稱上天為昊天,是尊敬它至高無上。單公儉樸恭敬、謙讓多問,與先王的美德相當。單公這一代若不興盛,其子孫必定蕃衍,後世不會忘記。”繼續拍。

“大夫過獎了,過獎了。”管家聽得心花怒放。

“《詩經》上說:‘其類維何?室家之壺。君子萬年,永錫祚胤。’所謂類,是說不辱前賢。所謂壺,是比喻德行廣被民眾。所謂萬年,是說美名永遠傳揚。所謂胤,是指子孫生息繁衍。單公朝夕不忘成就王業的美德,可算是不辱前賢了;保有正大的德行,用以輔佐王室,可算是廠被民眾了。像這樣能學習前人的嘉言懿行,使民眾敦厚淳樸,必定有聲名顯赫、子孫昌盛的福祉,單公一定會得到的。即使單公得不到,那他的子孫後代必定會得到,而不會是他人。”接著拍。

“多謝大夫啊,這些話我一定轉達給主人。”管家承諾,他知道單靖公愛聽這些,自己轉達過去,也算是一件功勞啊。

叔向笑了,他要的就是這句話。

該辦的事情都辦完了,現在可以心情輕松地去見太子晉了。去見太子晉,倒不是為了拍馬屁或者套近乎,而僅僅是為了見識一下這個小孩子的學問。當然,同時也想見一見傳說中的老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