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老子是誰?

關於老子的身世,歷來說法不一。

按《史記》: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裏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這個說法,有很多不合理之處。

第一,如果老子姓李,為什麽叫老子而不叫李子?第二,此前沒有出現過李姓,老子的李姓從何而來?第三,周王室有大量王族處於失業狀態,守藏室之史這樣的職位怎麽會給一個外人?第四,守藏室之史是一個重要職位,特別對於王室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守藏室不僅是國家圖書館,而且是國家文物館,而且是中央文獻博物館。這樣重要的一個職位,是絕對不可能給一個楚國人來擔任的。

根據傳統,守藏室之史,這個職位一定出於世家,不是王族,也是周朝太史家族。

所以,《史記》的記載不足為據。

事實上,就連司馬遷本人也懷疑他自己的寫法,所以,《史記》中繼續記載:

或言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

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詹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或曰詹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這樣,《史記》中,司馬遷實際上給出了老子的三個候選答案:李耳、老萊子、太史詹。哪一個是對的,司馬遷本人也不能確定。

既然司馬遷不能確定老子究竟是誰,為什麽卻要連老子的故裏都寫出來呢?有趣的是,老子的故裏是有道理的。當然,所謂故裏,應該是他的第二故鄉。

為什麽要說老子是太子晉的老師呢?因為太子晉的思想明顯受到老子的影響。而老子之所以能夠名揚天下,就是因為他是太子晉的老師,盡管不是正式的老師。

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師承關系,當老子成為道家的祖師爺之後,太子晉也就成了道家的人物。

有人說老子名揚天下靠的是《道德經》,其實不然,在《道德經》面世之前,老子就已經因學問而名噪天下了。

當然,名傳後世,老子靠的還是《道德經》。

【論道大會】

太子晉和老聃在太子府恭候叔向和師曠來到,他們對這兩個晉國人也是聞名已久,十分仰慕。

四人相見,寒暄之後,分賓主坐定。

作為主賓和主人,叔向和太子晉客套了幾句。之後,各自介紹了老聃和師曠,又是一番互道景仰之情。

基本上,這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博學的四個人在一起了。

四個人的談話很有趣,因為四個人的地位很有趣。

地位最高的自然是太子晉,理論上說,他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的人物,而且,他是今天的主人。可是,老聃是太子晉的老師,又是國家圖書館的館長,因此從學術的角度來說,他的地位更高。但是,叔向是晉國的特使,當今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特使以及最強大國家的國君的老師,而且是客人,從實力而言,叔向更強。但是,師曠是叔向專門請來的,學問高深不說,還是個殘疾人,更需要大家的關照,也讓大家敬佩。

好在,四個人都很謙恭,都看重別人的地位而看輕自己的地位。因此,他們在一起是很輕松快活的。

幾人先談了一陣《詩經》,便談邊喝,談得高興。

談過了《詩經》,話題漸漸轉到時事上面,大家又說了些國際形勢。不過,對於晉國的權力鬥爭以及王室的權力鬥爭,大家諱莫如深,點到即止。

“老子先生,我有一件事情想向您請教。”叔向對老聃很恭敬。

“太傅客氣了,請講。”老聃也很謙虛。

“剛強和柔弱,哪一個堅固?”叔向問了一個聽上去很哲學的問題,實際上,他是想問問,怎樣做才能在晉國這樣復雜的環境中保住自己,保住家族。

老聃笑了笑,他知道叔向的意思,因為不僅叔向面臨這樣的問題,包括他自己在內的每個人都面臨這樣的問題。不僅晉國權力鬥爭激烈,王室也不例外。

“你看,一個人八十歲的時候,身體裏最強硬的牙齒就已經脫落了,而弱軟的舌頭還在。‘天下之至柔,馳騁乎天下之至堅(《道德經》)。’天下最柔弱的,能夠進入到天下最堅固的地步。‘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剛強(《道德經》)。’人活著的時候是柔弱的,死了就硬邦邦了。萬物活著的時候是柔弱的,死了就枯槁了。從這些方面看,柔弱是活著的一類,剛強是死亡的一類。活著的,哪裏損壞了一定可以復原;死了的,哪裏損壞了一定會更糟糕。所以我知道,柔弱比剛強更堅固。”老聃的一番話,讓叔向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老子,您說得太對了,您是怎麽明白這個道理的?”叔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