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老子是誰?(第2/4頁)

“這是我老師常摐告訴我的。”老聃說。原來他也有老師。

“那,我能不能有幸拜會常老師?”

“他已經去世了。”

“哦。”叔向有些失落,也有些尷尬。

老聃倒沒有什麽,依然神態自然。

師曠聽著他們的對話,覺得老聃的話很有道理,聽到叔向沒有再問問題,於是他有問題要問了。

“老子太有學問了,我想替我們主公問您一個問題。”

“大師過獎了。”老聃一向也對師曠很是敬仰。

“請問,國君應該怎樣治理國家?”師曠提出問題,他希望回去講給晉平公聽。

“清靜無為,務在博愛。要愛自己的百姓,任用賢人,開闊自己的視野,考察各方面的情況,不要被一般的習俗所局限,不要被左右的人所控制。要有遠見卓識,超凡脫俗,經常反省自己,考察政績,治理百官。”

“嗯,好一個清靜無為,好,好。可是,怎樣算是清靜無為?”師曠贊同,不過還有點疑惑。

“我打個比方,治國就像蒸魚,不要經常翻動它。所以古人說:治大國如烹小鮮(《道德經》)。如果治理國家就像烹小魚一樣小心翼翼,瞻前顧後,那就是清靜無為了吧。”老子的話很形象,師曠閉上眼睛想象烹魚的場景,禁不住點點頭。當然,他的眼睛本來就是閉上的。

老子接連回答了晉國人兩個問題,禁不住還是有些得意。而兩個晉國人對老子的回答都很滿意,叔向以崇敬的眼光看著老子,而師曠豎起自己的耳朵,等待著老子繼續說下去。

“老師,當今世界物欲橫流,征伐不斷,大國欺淩小國,強勢兼並弱勢。不說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就是公卿大夫也都朝不保夕,惶惶不可終日。總之,這個世界就要完蛋了,老師有沒有想過,怎樣才能拯救這個世界?怎樣才能讓這個世界太平和諧?”這個時候,太子晉提問題了。他知道,老子最擅長也最愛說的就是這個,但是如果自己主動來說,就不如有人提問。如今晉國人都提問了,自己正好把這個問題拋出去,給老師一個發揮的借口。

老聃看看太子晉,會意地笑了,心說“這孩子真聰明,怪不得人見人愛”。

“這是我經常徹夜思索的問題啊,這個世界已經很危險了,我們必須想到拯救世界的辦法啊。既然太子說起,那我就說說。”老聃喝了一口水,清了清嗓子,對於這個話題,他有很多話要說。

叔向瞪大了眼睛,師曠的耳朵也豎得更直。

“我擔任國家圖書館館長多年,飽覽各朝的群書。要拯救這個世界,我覺得只有一種辦法。”老子說著,用憂國憂民的目光掃視了眾人一遍。

太子晉笑了笑,叔向點點頭,師曠的耳朵也動了一動。

“什麽是萬惡之首?欲望。”老子進入正題了,首先從人性談起。“有了欲望,人們就會去爭奪。欲望越強烈,爭奪的手段就越是激烈。當今世界如此混亂殘暴,就是因為人們的欲望越來越沒有限制。”

老子說到這裏,大家都點點頭,覺得有道理。

“可是,欲望是與生俱來,不能消滅的。那麽怎麽辦?那就要抑制人們的欲望,而不是激發他們的欲望。”老子繼續說。

“怎樣抑制呢?”師曠插了一句,這個話題他比較感興趣。

“不要刺激人們的感官,譬如說人都是有性欲的,這一點無法改變。但是,如果每天有美女在你面前走動,你的欲望就會增強;反過來,如果你看不到美女,你的欲望就會減弱。人們知道的事情越多,各方面的欲望就會越強。看見你穿皮衣了,他就會想好衣服;看見你吃魚肉了,他就會流口水。所以,抑制欲望最好的辦法就是什麽都不要讓他看見。按照我的總結,就是‘常使民無知無欲’(《道德經》)。”

“噢,那不就是愚民?”師曠又問,對老聃的話,他有些吃驚。

“事是那麽回事,可是不要說得這麽難聽啊。”老子笑了,不過師曠看不到。

“那,怎麽才能讓老百姓無知無欲呢?”叔向問。在這一點上,他同意老聃的說法。

“小國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道德經》)。”老聃迅速給出了答案,國家不要大,老百姓也不要多,凡是省力的先進的器具都不許使用,老百姓幹死幹活的收成都只夠活命,整天拴在土地上,哪裏也不去,什麽也不想。

“人要是這樣,跟牛馬還有什麽區別?”師曠忍不住又問了一句。

“不錯啊。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道德經》),人和牛馬本來就沒有區別啊。”老聃又是笑著回答,師曠還是沒有看見。

對於老子所說的“常使民無知無欲”,叔向是支持的。不過這小國寡民的方式,叔向的感覺是難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