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四章 史上最牛音樂發燒友(第2/4頁)

後來他們被道教納入神仙體系,成為該教的護衛神,他們的塑像一般安置在宮觀的大門口,同時又在他們的旁邊加了兩位武士,合稱“四大海神”,實際上是模仿佛教的四大金剛。《西遊記》中描寫孫悟空鬧東海、攪地府後,事達天庭,玉帝詢問“妖猴”來歷,班中閃出千裏眼、順風耳,將“妖猴”的來歷奏明。

【五音六律】

既然說到師曠,順便介紹中國古代音樂。

中國古代對於音樂非常重視,因此《史記》專門用了一卷來介紹樂。

且來看看太史公怎樣說“樂”。

“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於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是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知樂則幾於禮矣。禮樂皆得,謂之有德。”什麽意思?大致就是說,人和禽獸的區別在於人能說話唱歌,禽獸不能;君子和普通人的區別在於君子懂得樂,而一般人不懂。

所以,上古時候,樂盲跟流氓沒什麽區別。要混進上流社會,非要懂得樂不可。

《詩經》中的風、雅、頌都是樂,不過,雅頌才是正規的樂,風多來自民間,因此常常有歌無樂。

“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這一段什麽意思?一個國家要治理好,就要做好四個方面:禮、樂、刑、政。樂的地位高居第二,超過了刑法和行政。

樂和民聲,就是說樂可用來實現和諧社會。

“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這兩段,都在講述樂與和諧社會的關系。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夔始作樂,以賞諸侯。”這一段,講述了上古音樂的起源,舜制作了五弦琴,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樂器。而舜的大臣夔開始作樂,則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音樂。

不過,按照《山海經》的說法,“伏羲造琴瑟”。

按照《禮記》,神農做琴。神農做的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分別稱為宮商角徵羽。後來,周文王又增加了兩根弦,新增加的兩根弦稱為少宮和少商。

其余的樂器,女媧發明了笙和簧,隨發明了竽,巫鹹發明了鼓,舜發明了簫。

太史公在這一卷的最後這樣總結:“夫上古明王舉樂者,非以娛心自樂,快意恣欲,將欲為治也。正教者皆始於音,音正而行正。故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故宮動脾而和正聖,商動肺而和正義,角動肝而和正仁,徵動心而和正禮,羽動腎而和正智。故樂所以內輔正心而外異貴賤也;上以事宗廟,下以變化黎庶也。

“琴長八尺一寸,正度也。弦大者為宮,而居中央,君也。商張右傍,其馀大小相次,不失其次序,則君臣之位正矣。故聞宮音,使人溫舒而廣大;聞商音,使人方正而好義;聞角音,使人惻隱而愛人;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夫禮由外入,樂自內出。故君子不可須臾離禮,須臾離禮則暴慢之行窮外;不可須臾離樂,須臾離樂則奸邪之行窮內。故樂音者,君子之所養義也。夫古者,天子諸侯聽鐘磬未嘗離於庭,卿大夫聽琴瑟之音未嘗離於前,所以養行義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於無禮,故聖王使人耳聞雅頌之音,目視威儀之禮,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義之道。故君子終日言而邪辟無由入也。”

這一段,把樂的作用提高到了一個極高的水平。其中,多次提到宮商角徵羽,那麽,宮商角徵羽是什麽呢?

宮商角(音決)徵(音止)羽是上古五聲音階中五個不同音的名稱,合稱五音,基本相當於現在簡譜中的1、2、3、5、6。在《管子·地員篇》中,有采用數學運算方法獲得“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的科學辦法,這就是中國音樂史上著名的“三分損益法”。

來看看管子怎樣形容這五音,頗為有趣。原文不錄,直接翻譯:徵的聲音,就好像小豬被抱走,而老母豬發覺之後驚叫的聲音。羽的聲音,好像荒郊的野馬叫;宮的聲音,就像地窖裏的牛叫;商的聲音,就像失群的羊的叫聲;角的聲音,就像山雞在樹上鳴叫。

管子有具體的如何校正五音的辦法,此處不錄。

那麽,“宮商角徵羽”這五個名稱又是從哪裏來的呢?這就有多種說法了,有“天文說”、“畜禽說”、“圖騰說”。譬如天文說認為,五音從二十八個星宿的名稱而來的,如“宮”來自二十八星宿環繞的中心——中宮,其他四音來自不同的星宿名稱。所有,後來也用五音來形容君臣關系。《史記》中寫道: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