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第烏(第2/5頁)

堂弗朗西斯科·德·阿爾梅達,印度副王,以最尊貴、最偉大的我主曼努埃爾一世國王陛下的名義。我向所有讀到本文的人宣布……此時此刻,我在第烏的沙洲,率領我擁有的全部武裝力量,向埃及蘇丹派來的艦隊開戰。這支艦隊是從麥加來的,圖謀攻擊和損害基督教信仰,並反對我主國王陛下的王國。

他隨後慷慨激昂地概述了自己兒子在朱爾的犧牲,坎納諾爾和科欽遭到的攻擊,以及卡利卡特國王的敵意。據說,卡利卡特國王“已經下令派遣一支龐大艦隊來攻擊我們”。他強調了局勢的危險,以及“阻止這莫大危險的需求,因為如果不懲罰和消滅這些敵人,必然釀成大禍”。[3]阿爾梅達想要的不僅是戰勝敵人,還要徹底消滅敵人而在此役中犧牲的葡萄牙人將成為烈士。雖然沒有史料記載穆斯林船上的戰前動員,但他們極可能也呼籲士兵為真主而犧牲自我。

葡萄牙傳令官在隊列前行進,還奉命向每艘船上的水手宣布阿爾梅達的承諾,即勝利之後將如何獎賞大家,騎士將被擢升到更高級的貴族,犯人的刑罰將被一筆勾銷。如果有奴隸陣亡,他們的主人將得到補償;如果奴隸活下來,將重獲自由。一旦打贏這場戰役,所有人都可以任意擄掠財物。

風力漸強,士兵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海洋之花”號鳴響大炮,宣示進軍。穆斯林陣營也在熱火朝天地備戰。船上掛起了網,以阻撓敵人登船,並利於己方向下面的進攻者射箭。船舷披掛著厚厚的木板,以提供額外的防護。船體在水線之上的部分掛著打濕的棉花包,以減緩敵人炮彈的沖擊力。

葡萄牙人遵照傳統,發出“聖地亞哥!”的呐喊,然後展開他們的旗幟。喇叭齊鳴,戰鼓擂響,戰船駛入河道。艦隊經過時,岸上和河對岸一個小島上的穆斯林大炮做好了準備。阿爾梅達挑選了自己最舊的一艘船“聖靈”號去打頭陣,一邊前進一邊測深,並承受敵人的第一波攻擊。“聖靈”號兩面遭到炮擊,“彈丸橫飛,仿佛碎石的暴雨”,[4]甲板遭到火力橫掃。十人死於炮擊,但艦隊通過狹窄的河口繼續前進,一艘一艘地逼近了他們選定的目標。

前方克拉克帆船的主要目標是穆斯林的旗艦,因為旗艦永遠是海戰的關鍵。這一次葡萄牙人決定更明智地運用他們的火炮。“聖靈”號接近敵人之後穩住陣腳,在近距離向停泊著的敵方克拉克帆船開火。侯賽因旁邊的船被直接命中,船舷被打出一個大窟窿。這艘船不斷傾斜,最後傾覆沉沒了,大多數船員溺死。攻擊者發出歡呼聲。葡萄牙戰船兩船一組,迅速逼近敵方旗艦。在戰線另一端,戰鬥也打響了,克拉克帆船對決克拉克帆船,槳帆船纏鬥槳帆船。在上遊,阿亞茲的弗斯特船在等待機會,欲從背後包抄敵人。

第烏

雙方戰船混戰成一團,響起亂七八糟的呼嘯轟鳴。穆斯林船只落錨,等待敵人的沖擊;葡萄牙船只以側舷對準敵人,在近距離開炮,然後與敵人廝殺;埃及人竭盡全力地還擊。太陽被硝煙遮蔽,“濃煙滾滾,火光沖天,大家什麽都看不清”。[5]根據編年史家的記載,這簡直是世界末日的景象。大炮的轟鳴“令人魂飛魄散,似乎是魔鬼,而不是人類的造物”。[6]“不計其數的箭矢”[7]從濃煙中呼嘯而過;鼓舞的呐喊聲呼喚著神的名字,有基督徒的上帝,也有穆斯林的真主,還有聖徒的名字。傷員和垂死掙紮者的慘叫“響徹雲霄,仿佛今天就是最後審判日”。[8]由於水流湍急、風力強勁,準確地捕捉目標變得很困難;有些船猛地徑直撞上它們選定的對手,顫抖不停;有的船從敵船身側擦過,被水流沖走;有的戰船完全錯過了敵人,被帶往上遊,暫時脫離了戰鬥。侯賽因的克拉克帆船上顯然有本領高強的炮手和上乘的火炮,其中很多炮手是叛變的歐洲人。但他們的戰船靜止不動,而且船首指向敵人,所以火炮的射界有限,而且經驗豐富的戰士比葡萄牙人少得多。

阿爾梅達的戰船上,登船小組在艏樓待命,準備在與敵船相撞的那一瞬間縱身一躍。到時他們將拋出抓鉤,把己方與敵船連接起來,然後由奴隸把敵船拉近。沖撞的震撼力是爆炸性的。“聖靈”號雖然在河道裏中了許多彈,還是沖向侯賽因的旗艦,即最關鍵的目標和整個戰役的核心。抓鉤甚至還沒有抓牢,葡萄牙士兵們就跳上敵船,在甲板上殺出一條血路。在他們頭頂上,攀附在網兜上的馬穆魯克弓箭手向他們發出暴雨般的箭矢;然後,“聖靈”號的船長努諾·瓦斯·佩雷拉率領第二支隊伍沖上敵船。侯賽因的旗艦似乎馬上就要失陷,但在濃煙與混戰中,戰局逆轉往往能驟然發生。另一艘埃及的克拉克帆船在系錨允許的範圍內左沖右突,開始從另一側攻擊“聖靈”號,使它像三明治的肉餡一樣被夾在兩艘埃及戰船之間。攻擊立刻轉變為防禦。葡萄牙人被迫放棄唾手可得的戰利品,轉而保衛自己的戰船。在激烈的戰鬥中,努諾·瓦斯因為穿著板甲而感到酷熱難當,於是掀起了護喉甲,想喘口氣,結果中了一箭。他負了致命傷,被擡到甲板下方的船艙內。對爭奪穆斯林旗艦的戰鬥來說,這是一個關鍵時刻。葡萄牙人動搖了。然後第二艘船,“偉大國王”號從另一側撞上了侯賽因的旗艦,新一波士兵沖上船,拆掉了網兜,把攀著網兜的弓箭手困在裏面。主動權再次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