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第烏(第3/5頁)

在克拉克帆船的戰線全線都爆發了類似的戰鬥;葡萄牙戰船開炮之後就蠻勇地沖向敵人。小型戰船“孔塞桑”號企圖派兵登上另一艘高側舷的穆斯林克拉克帆船;二十二人成功沖上敵船,包括船長佩羅·康。但“孔塞桑”號被水流從敵船一側沖走,於是那二十二人就被困在敵船上孤立無援,面對數量遠遠多於他們的敵人。康企圖通過一個舷窗從側翼包抄攻擊者,但他從舷窗一露頭就被斬首。其余二十一人在艏樓拼命抵抗,直到其他葡萄牙戰船發動新的進攻,他們才得救。“聖約翰”號向另一艘馬穆魯克戰船沖去,十幾人等待登船,發誓要跳上敵船並同生共死。“聖約翰”號撞上了目標,力度極猛,以至於反彈回來,偏向一邊。在縱身跳船的一瞬間,只有五人成功登船,但很快就被大批敵人包圍;三人中箭身亡,另外兩人躲到屏障之後的船艙,堅守不出。他們雖然因中箭和被碎木片擊傷而失血,但一直堅持戰鬥,殺死了八名企圖驅逐他們的敵人,最後這艘船被葡萄牙人占領,兩人才得救,但那時他們已經奄奄一息了。

在參加此役的許多葡萄牙人當中,有兩人的名字永載史冊:安東尼奧·卡瓦略和戈梅斯·“謝拉·丁埃羅”。但他們的敵人的名字,我們一無所知。訓練有素的馬穆魯克步兵身穿靈活的鏈甲,頭戴插著紅羽飾,附有護喉甲、護鼻甲的敞開式頭盔,比身披重甲的歐洲人敏捷輕快得多。馬穆魯克士兵打得非常勇敢,但他們的人數較少,而且阿亞茲對他們充滿惡意,巴不得他們全都死掉,或者離開他的領土。此外,他們的戰船受制於侯賽因的戰術,大炮火力也不如葡萄牙人。和他們並肩作戰的是黑皮膚的努比亞人、阿比西尼亞人和“本領高強、射擊精度極高的”[9]土庫曼弓箭手。在高懸於海面之上的桅杆戰鬥平台之間的戰鬥中,這些弓箭手的威力令對手膽寒。葡萄牙人不得不在木制屏障後面躲避嗖嗖射來的箭矢。這些箭插入桅杆,像豪豬刺一樣,或者一次又一次射入人體。在這一天結束的時候,阿爾梅達的部下有三分之一都負了箭傷。在桅杆瞭望台上的葡萄牙人頂多只能匆匆地沖出屏障,向敵船甲板投擲石塊,然後再迅速掩蔽。

馬穆魯克士兵的鬥志和弓箭手的高超本領還不夠。阿亞茲的很多部下不是職業軍人,而且誘惑力極強的安全地帶——城市大門,就在咫尺之外。侯賽因英勇地努力挽救自己的旗艦時,阿亞茲仍然在岸上,在安全距離之外坐山觀虎鬥。濃煙有時遮蔽戰場,有時暫時消散,將戰場展現出來。就連這硝煙也對葡萄牙人有利,因為風把煙吹向穆斯林陣線,給他們的敵人帶來了一些有利的機會。

在上遊,雙方的槳帆船也展開了鏖戰。葡萄牙人的迅猛炮火掃蕩了兩艘穆斯林槳帆船;葡萄牙人登上了它們,用船上的火炮對付其余穆斯林船只。最終,炮彈射入了側舷低矮的埃及船只(它們被釘死在岸邊,只有船首炮能夠發揮戰鬥力)的兩側,殺死了被鎖在槳位上的奴隸。穆斯林船員拋棄了戰船,逃往陸地。

在河道中央,副王身穿精美的鏈甲和做工絕佳的頭盔與胸甲,在“海洋之花”號上觀察戰況。“海洋之花”號是葡萄牙艦隊中最大也最雄壯威武的一艘船,有三層甲板,配備了重炮,但此時船齡已經有八年,頗有些老邁了。船體漏水,需要不斷修理。在戰役打響時,它的十八門炮從側舷向古吉拉特的克拉克帆船發出排山倒海般的轟擊。大炮的震動猛烈地撼動了這艘400噸重的戰船,使得它的船體上的木板接縫開始松動。沉沒的危險突然間暴露出來,令大家十分擔憂。一旦旗艦沉沒,可能會使得局勢逆轉。它在此役中生存下來,被歸功於神聖的奇跡。實際上這是因為接縫裏的粗麻屑遇水膨脹,堵住了漏水的空洞,從而將其封閉,所以船能維持浮力,無須抽水。

激戰正酣時,阿亞茲終於被迫命令弗斯特船和輕型阿拉伯三角帆船的指揮官,獨眼龍“狡猾的”西迪·阿裏從葡萄牙人背後襲擊他們。但“海洋之花”號選擇目前的戰位,恰恰就是為了應付這個威脅。西迪·阿裏的艦隊以作戰的速度瘋狂地劃槳前進,企圖迅速從葡萄牙旗艦旁沖過,但逆風和逆流減慢了它們行進的速度。它們在與“海洋之花”號位置齊平時,變成了極易命中的活靶子。當它們劃過時,三枚重型炮彈射來,粉碎了最前線,並將船只轟得粉身碎骨,並將船員掀入水中;緊密的隊伍亂作一團。跟在後面的船沒辦法繞開前面船只的殘骸,撞了上去;接著又是三枚炮彈,命中了全體敵船。穆斯林的進攻頃刻間土崩瓦解。最後面的船只拼命倒退,以躲避更多的災禍;一些比較勇敢的船員判斷自己能在葡萄牙人下一輪炮火之前猛沖過去,於是繼續劃槳前進,但葡萄牙炮手填彈的速度讓他們大吃一驚。侯賽因計劃的核心部分就這樣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