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向羅馬進軍(第6/6頁)

教皇並不想和敵人達成協議。他把注意力轉向了停滯已久的城市防衛措施。許多高階神職人員和貴族們都清楚意識到了他們所面臨的危險,早就逃走避難去了。其余的則忙著把自家財物隱藏好,或者是加強宮殿的防禦,抑或是雇用更多的守衛來保護安全。然而教皇本人仿佛“陷入麻痹狀態”一樣,直到4月26日才開始向公眾募集款項以支持羅馬的防禦;直到5月3日,在反復督促無效之後,他才以同意加封六名富人為樞機主教的方式籌集了二十萬達科特。如圭恰迪尼說的那樣:“教皇在痛苦中煎熬,籌錢這件事比毀掉教會和整個世界”更令他良心不安。5月4日,教皇最終召集了羅馬大議會,並敦促人民在倫佐·達·切裏(Renzo da Ceri)的帶領下保衛城市。

然而,羅馬人其實並不打算這樣做。他們寧願相信,逼近的敵人如果占領羅馬,自己“也許能夠和在教士統治之下享有一樣的好處,甚至可能會過得更興旺”。所以人們不但阻止了倫佐·達·切裏炸斷台伯河上的大橋的想法,更有甚者,要不是被倫佐阻攔下來,市民們就要派遣信使去和波旁公爵達成單獨的協議了。當卡比托利歐山上的大鐘被敲響時,幾乎沒什麽人響應鐘聲走出家門。最終倫佐集結了不足八千名士兵,其中還包括兩千名瑞士衛兵和兩千名喬瓦尼·德·美第奇黑衣軍團(Black Bands)的成員。廣闊的羅馬城墻就要靠他們來守衛了。


[1] 此處與前文不符,應為菲奧雷塔·戈裏尼。——譯者注

[2] 又譯作卡泰麗娜。——編者注

[3] 原文似有誤,朱利奧1478年出生,應為45歲。——譯者注

[4] 拉菲爾為克萊門特七世設計的別墅位於馬裏奧山上台伯河轉彎處的莫雷橋邊(Ponte Molle)。但是別墅在建成之前就被教皇的敵人樞機主教科隆納在1527年羅馬陷落時炸毀了。後來奧地利的瑪格麗特重建了這座別墅並將其命名為馬達馬別墅(Villa Madama)。

[5] 聖洛倫佐教堂的新聖器收藏室,也就是人們所知的美第奇堂,是1534年由米開朗琪羅完成建造的。洛倫佐和朱利亞諾都被安葬在靠近入口處的《聖母和聖嬰》(Madonna and Child)旁邊。內穆爾公爵朱利亞諾的石棺在右,公爵被塑造為教堂的神職人員,倚在他腳下的是被稱為《晝》的男性雕像和被稱為《夜》的熟睡的女性形象。烏爾比諾公爵洛倫佐的墓葬在左,這位被馬基雅維利以《君主論》致敬的公爵被描繪為一位軍人,目光低垂,若有所思。他的腳下是名為《晨》與《昏》的雕塑。米開朗琪羅1534年離開佛羅倫薩時,美第奇堂的裝飾還沒有完成。為偉大的洛倫佐和朱利亞諾以及教皇萊奧十世建墓的計劃後來也一直未能實現。十七世紀時,丹麥王子來到佛羅倫薩並參觀了這座教堂,稱其為“世界上最華麗壯觀的藝術品之一”。

[6] 米開朗琪羅為勞倫齊安圖書館(Biblioteca Laurenzian)設計的華麗入口和樓梯在他離開佛羅倫薩時已經大體完工,未完成的部分由巴爾托洛梅奧·阿曼納蒂和喬焦·瓦薩裏依據米開朗琪羅留下的指示收尾。圖書館於1571年向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