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帝國的西征從聯盟到國家(第5/14頁)

科布對奴隸的軍事能力一直冷嘲熱諷,但並不僅僅是他或者邦聯持這樣的態度。在戰爭初期,聯邦同樣也拒絕過武裝非洲裔美國人的想法,不過他們沒法為這個政策正名,因而這個政策也就無法維持太久。事實上,自1862年開始,一些聯邦的黑人軍團就已經存在於官方體系之外。同年,林肯宣布打算解放那些脫離聯邦的州裏的奴隸,這也為聯邦軍隊在內戰中正式接納美國黑人鋪好了道路。隨著1863年1月1日《解放奴隸宣言》的頒布,美國迎來了種族關系問題的拐點。林肯宣稱“給奴隸以自由”,是為了“保證自由人的自由”。林肯這些話背後的家長主義暗示經常會讓現代人感到畏懼。但是想要將這場在許多北方人看來就是為了拯救聯邦而打的戰爭逐漸轉變成一場解放奴隸的戰爭,又談何容易。

地圖5 內戰地圖

林肯相當清楚,不是每個人都同意他發表《解放奴隸宣言》的決定。一些人的確可以理解事態緊急,但他們是從軍事需要而不是道德的考慮去理解林肯解放奴隸的決定。波士頓商人約翰·默裏·福布斯(John Murray Forbes)則完全明白,采納蘇厄德提出的“更高的法律”是要承受風險的。這不僅可能會疏遠那些合法蓄奴的邊境諸州,還會疏遠聯邦中的保守派,尤其是林肯的民主黨反對者們所提出的“憲法顧慮”。“我買來吃的面包,是用那些辛苦工作的農民種植的面粉制造的,”福布斯辯稱,“當然可以說我這麽做是在幫助這些農民……但我的動機是自我保護,而不是慈善。就讓總統先生基於同樣的原則來解放奴隸吧。”福布斯建議道:“並且這樣來解釋,我們的人民也可以輕易理解。”[12]

林肯的確也是這樣解釋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美國人民因此就可以完全理解。很多人認為,林肯做得還不夠徹底,因為在那些忠於蓄奴的邊境諸州——肯塔基州、特拉華州、馬裏蘭州、密蘇裏州和1863年形成的西弗吉尼亞州,奴隸制仍舊沒有被撼動。另一些人則認為林肯做得太過分了,因為他挑戰了仍舊被憲法所保護的蓄奴權。邦聯也許一直都在努力脫離聯邦,但這場戰爭的全部意義在於聯邦否認邦聯這樣做的權力,實際上,也否認它已經從聯邦脫離。如果正如林肯自己所相信的那樣,這場戰爭只是發生在南方的叛亂,而不是整個南方的叛亂,那麽憲法就仍舊適用;如果它仍舊適用,那麽奴隸制就是安全的。

當然,奴隸制並不安全,林肯也意識到了在奴隸制問題上,嚴格的憲法界線並不能維持太久。林肯能夠領悟到這一點,一方面是出於他本人的道德觀,另一方面則是源於奴隸們的直接行動。當聯邦軍隊向那些脫離聯邦的州挺進時,奴隸們紛紛湧入他們的隊伍中尋求保護和自由。那個時代對於種族的態度意味著這些奴隸並不是總能得償所願,但他們仍然都在期待聯邦軍隊最終解放邦聯的奴隸勞動力。越來越多的非裔美國人開始脫離南方奴隸體系,聯邦不得不對此做出反應,而邦聯對此則無能為力。

很多南方白人失望地看到,令人欣慰的忠誠奴隸的神話在他們的眼前消失了,一起消失的還有他們的財物——他們的人力“財產”奴隸在離開時還拿走了很多銀器。到戰爭結束時,一些南方人,比如佐治亞州的伊娃·瓊斯,仍舊竭力想徹底弄明白自己到底失去了什麽。當一個從前的奴隸偷走她的錢時,她感到十分震驚。讓她不能接受的是,這些“肮臟的錢財”被用於購置被釋女奴婚禮上的所用的“奢侈品和漂亮的服飾”,要知道奴隸制下的法律是禁止奴隸舉行結婚儀式的。和很多其他南方白人一樣,伊娃顯然並不理解奴隸制的廢除不僅意味著失去一部分財產,它還意味著一種生活方式的終結。[13]

進發裏士滿、穿越落基山脈

雖然1861—1865年,聯邦的命運尚在風雨飄搖之中,但在那些年裏,內戰之火主要燃燒在弗吉尼亞州和密西西比州,美國很大一部分土地事實上並沒有受到戰爭的侵襲。林肯勸告他的國民,要實現美國的昭昭天命,不僅需要保持這個國家的領土完整,同時還需要基於種族平等的道德完備。而此時,這個國家的很多公民也正在戰場之外實現著他們自己的昭彰天命。當聯邦鼓勵士兵們“進發裏士滿”,也就是邦聯的首都,並用武力統一美國時,在這個國家的其他地方,人們也在付出同樣的努力,用鐵路將美國連接在一起。這個時代的美國,說得直白一些,是用血液和鋼鐵建造起來的。

實際上,正是內戰的爆發促進了這場歷史學家稱之為美國19世紀的“市場革命”(market revolution)的發展;在這一時期,美國從一個本質上地方性的、農村的、主要由農業支撐的社會轉型為一個集中的、城市的、主要由工業支撐的社會。這一市場革命同樣導致了國家發展焦點的轉移,美國不再僅僅關注東部海港及海外地區,而是聚焦於美國西部邊疆所提供的機遇,當然,還有加利福尼亞州的金礦區。傳播這一領域一直以來都為美國人所看重,它的發展也體現並且助長了這種轉型:首先,通過郵局及其遞送的報紙,傳播形成了一種“想象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y),之後,正如電報的發明者所期望的那樣,電報成為主要的傳播途徑,再之後,則是通過運送郵件和乘客的交通樞紐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