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珠光寶氣(第5/7頁)

等級分明的金約

金約,為清代後妃、福晉、夫人、淑人、恭人及公主下至鄉君、命婦穿朝服時,佩戴在朝服冠下檐處的一種圓形類似發卡的裝飾品,其上飾以不同數量的珠寶,以此作為區別身份、地位的標志。按《大清會典》的規定,皇太後、皇後的金約,鏤金雲13個,其上飾東珠各1顆,間以青金石。金約後系金銜綠松石結,結上貫珠下垂,五行,每行三段,共24顆,每行大珍珠1顆。中間有金銜青金石結2個,每結上飾東珠、珍珠各8顆。每行末綴珊瑚。

皇貴妃、貴妃的金約,鏤金雲12個,其上飾東珠各1顆,間以珊瑚。金約後系金銜綠松石結,結上貫珠下垂,三行三就,共珍珠204顆。中間金銜青金石結2個,每個結上飾東珠、珍珠各6顆。每行末綴珊瑚。妃的金約,鏤金雲11個,其上飾東珠1顆,間以青金石。金約後系金銜綠松石結,結上貫珠下垂,三行三就,共珍珠197顆。中間金銜青金石結2個,每個結上飾東珠、珍珠各6顆。每行末綴珊瑚。嬪的金約,鏤金雲8個,其上飾東珠1顆,間以青金石。金約後系金銜綠松石結,結上貫珠下垂,三行三就,共珍珠177顆。中間金銜青金石結2個,每個結上飾東珠、珍珠各4顆。每行末綴珊瑚。

此外,皇子福晉、親王福晉、固倫公主、親王世子福晉、和碩公主、貝勒夫人、縣主、郡王福晉、郡主、貝子夫人、郡君、鎮國公夫人、縣君、輔國公夫人、鎮國公女鄉君、輔國公女鄉君、民公侯伯子男夫人、鎮國將軍夫人、奉國將軍淑人、奉恩將軍恭人以下至七品命婦的金約,在裝飾上各等級有差別。金約後垂青緞帶2條,其帶以紅色片金織物為裏。不論是皇太後,還是七品命佩戴的金約,皆以紅色片金織物為裏,垂珠於頸後。金約和朝服、朝冠的應用場合相一致。

後妃用壽福形發簪

後妃用五鳳發簪

珠翠滿頭

耳飾,為清代後妃、福晉、夫人、淑人、恭人及公主下至鄉君、命婦穿朝服時所佩戴的耳墜。這種耳墜,在平日可以隨意佩戴;可是,在重要的場合,卻要像朝冠和金約一樣,按制佩戴。

制度規定,上至皇太後,下至七品命婦,皆左右耳各戴三具耳墜。按《大清會典》的規定,皇太後、皇後的耳飾,每具金龍銜一等東珠各2顆。皇貴妃的耳飾,每具金龍銜二等東珠各2顆。貴妃的耳飾,每具五爪金蟒銜二等東珠各2顆。妃的耳飾,每具五爪金蟒銜三等東珠各2顆。嬪的耳飾,每具五爪金蟒銜四等東珠各2顆。皇子福晉、親王福晉、親王世子福晉、郡王福晉、貝勒夫人、貝子夫人、鎮國公夫人、輔國公夫人、固倫公主、和碩公主下至鄉君的耳飾,每具皆為金雲銜珠各2顆。民公侯伯子男夫人、鎮國將軍夫人、輔國將軍夫人、奉國將軍淑人、奉恩將軍恭人下至七品命婦的耳飾,每具亦為金雲銜珠各2顆。上至皇太後,下至七品命婦佩戴的耳飾,皆為三具縱向排列。其應用場合會各有區別。

鈿子,始於金,而盛於清。清代的鈿子,以鐵絲纏線制成骨架,將孔雀的羽毛粘上,上面再飾以各種紋飾。形狀前高後低,與鳳冠有些相似。其鈿有鳳鈿、翟鈿和各種花鈿。按清代的冠制,皇太後、皇後、皇貴妃、妃皆戴鳳鈿;嬪以下至輔國公婦女鄉君均戴翟鈿;民公侯伯夫人以下至七品命婦俱戴各種花鈿。

鈿子,也可以做成各種簪花。簪花上嵌以各種珍珠、各色寶石,並拼成各種富有寓意的吉祥圖案。鈿子,雖不比朝冠莊重,但由於飾物珍貴,反而顯得華麗。如:鑲珠翠青鈿子、金鑲二龍鈿口、銀鍍金嵌珠雙龍點翠條,其用質有金、有珠,有各色寶石,拼成各式圖案。扁方是後妃簪頭用的,有金質、玉質、翠質,有累絲,有鏤空,有雕刻,有嵌寶;此外,還有各式簪子、結子、鈿花、帽花、流蘇、耳墜、手串、戒指、鐲、佩、囊、背雲、別針等,真是五花八門,應接不暇。其做工,其用料都是既精細又考究的上上品。

後妃的頭花還會有各種貴重金屬如金銀制品,金托做成各式,上嵌珍珠、寶石等。當然,也有寶石如祖母綠、翡翠、紅寶石、青金石、珊瑚等各種質地的簪子、頭花和扁方。

其實,清代後妃的頭飾也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有所發展。自西方侵略者入侵,歐風東漸,鉆石越來越為後妃所青睞,相比之下,珠玉有些相形見絀了。《清宮詞》中這樣記錄:

服飾宮妝總別裁,明珠約指制尤佳。

舶來鉆石連城璧,賤卻金梁耀月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