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福禍相依的母子關系(第2/6頁)

這個女人做了42年的享福太後。雍正帝去世,她雖然失去了丈夫,但是,她的兒子做了皇帝,自己成了皇太後,比之以前,就更加享福了。主要表現是:

1.多次在兒子的陪伴下遊山玩水。乾隆帝喜愛出巡是有名的,有好多微服私訪的記載。其實,乾隆帝每次出巡,都是打著孝敬母後的旗號。《嘯亭雜錄》記載:“純皇侍奉孝聖憲皇後極為孝養,每巡幸木蘭、江浙等處,必首奉慈輿,朝夕侍養。”四次南巡:乾隆十六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二十七年、乾隆三十年,共四次出巡,總天數近500天。三次巡幸五台山:乾隆十一年、乾隆十五年、乾隆二十六年,共三次,達到100余天。四次東巡泰山:乾隆十三年、乾隆二十一年、乾隆三十六年、乾隆四十一年,共四次,達到180余天。兩次巡幸盛京,也就是沈陽:乾隆八年、乾隆十九年,共兩次,達到260天。此外,乾隆帝還陪著母後到避暑山莊29次。可以想見,每次出巡,浩浩蕩蕩,朝廷要花費大量銀兩,地方官還要極盡報效之能事,使得太後享盡了人間富貴。

2.太後過生日,靡費無度。熹貴妃做皇太後時是44歲,之後,她做了42年太後。在宮裏,兒子給她做了幾個十年整壽:乾隆十六年六十大壽,乾隆二十六年七十大壽,乾隆三十六年八十大壽。每次整壽,宮廷內外,大加慶祝,靡費無度。這樣看來,熹貴妃確實是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有福之人。

叫板雍正的宜妃娘娘

為皇帝生了龍子,又費盡千辛萬苦侍奉皇帝,得到豐厚的回報是正常的,尤其作為老皇帝的後妃,嗣皇繼位後,應倍加尊崇。可是,清代宮廷中,卻發生了“母以子賤”的怪現象。

這就是康熙帝宜妃,姓郭絡羅氏,佐領三官保之女。康熙初賜號貴人,康熙十六年即冊封為嬪,曾生有皇五子允祺(親王),二十年即晉為宜妃,二十二年生皇九子允禟,二十四年生皇十一子允禌,資歷很深。三個皇子中,皇九子允禟是讓宜妃最不省心的一位。

允禟從懂事時起,就不甘心一生只做一位無權無勢的王爺。相傳,他曾對親信秦道然、何圖等人說,他母親妊娠時得了一場病,夢見真武菩薩賜給她一個日輪狀的紅餅,吃後病就好了,胎兒也安穩了。又說他幼時耳後生癰,病重昏迷,忽聽得一聲巨響,睜眼看時,只見室內梁宇之間有許多金甲神將,病竟不治而自愈。他這樣神化自己,說明對大位有非分之想。

可是,允禟才智平庸,難成大器。於是,他便轉而擁護皇八子,不成之後,又企圖擁立雍正帝同母弟允禵。曾有個叫蔡懷璽的人散布流言,說“二七便為主,貴人守宗山。”暗示十四王爺做皇帝,並讓宜妃做太後。

事敗後,雍正帝大怒,一面幽禁允禟,一面更加恨憎宜妃。康熙大喪之初,雍正帝與眾母妃同在大行皇帝棺前治喪。宜妃不但十分輕蔑雍正帝,還以身體不爽為由,乘軟轎前往。雍正帝忍無可忍,下旨嚴斥:“眾母妃自應照前遵行國禮。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挾掖可以行走,則應與眾母妃一同行禮,或步履艱難,隨處可以舉哀,乃坐四人軟榻在皇太後前與眾母妃先後攙雜行走,甚屬儧越,於國禮不合。”於是,清宮詞中也留下了記錄:

大行遺柩在宮闈,宮眷哀號奉禮儀。

聞道嗣皇哀痛切,苦臨先已責宜妃。

雖然不便對宜妃無禮,主要還是礙於是母輩,但也大大冷落了她。宜妃由於允禟的關系而大受冷落,又鬥不過當今皇帝,只好出宮去了允禟的王府,從此銷聲匿跡。

奕之母孝靜成皇後

歷史上,還有一位母以子賤的女主,那就是道光帝的孝靜成皇後。

孝靜成皇後比道光帝小30歲,14歲時,嫁給了44歲的道光帝。她一生生有3子1女,其中道光十二年生下的皇六子奕,曾使道光帝對她極為寵愛,在立皇儲的問題上,曾有過考慮。所以自道光二十年孝全皇後死去後,她就以皇貴妃身份而主持後宮事務。不僅如此,孝靜成皇後心地善良,又擔負起撫養年幼的皇四子(鹹豐帝)的重任。

鹹豐登基後,因為立儲的關系與六弟關系僵化,奕也因為沒有當上皇帝而嫌恨鹹豐帝,便想借孝靜成皇後的身份來擡高自己的地位,屢有所請,要求鹹豐帝尊孝靜成皇後為皇太後。鹹豐帝考慮到撫養之恩,不得已尊晉其為康慈皇太後,需要說明的是,鹹豐帝尊晉這個養母為皇太後,是在兩可之間的,因為孝靜並不是皇帝生母,老皇帝道光臨終也無遺囑。她能成為皇太後,完全是鹹豐帝顧及了養育之恩。正在病中的孝靜僅做了9天太後便溘然長逝,壽44歲。孝靜一死,鹹豐帝本應為其大辦喪事,以報養育大恩。可是,他太厭惡奕了,便大大減殺了太後的喪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