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福禍相依的母子關系(第5/6頁)

乾隆皇帝也是一樣,他所喜歡的女子多在二十幾歲到三十幾歲之間。在後妃如雲的後宮裏,那些年輕貌美的後妃對皇帝更具有吸引力。顯然,已經半老徐娘的那拉皇後,在失去了當年的光華之後,與年輕人相比,其優勢已經不復存在了。已然48歲的那拉皇後,無論如何也不是乾隆皇帝寵愛的對象了。

二、從魏佳氏晉封為皇貴妃的角度分析,乾隆帝母子欲以魏佳氏將皇後取而代之。

乾隆的母親,非常喜歡能說會道的令貴妃魏佳氏,即後來的孝儀皇後。而對高傲孤僻的那拉皇後,皇太後是越來越討厭了。魏佳氏,漢軍正黃旗包衣,後擡入滿洲鑲黃旗。生於雍正五年九月初九日,小乾隆帝16歲,小那拉皇後9歲。這兩個女人在皇帝後宮的較量中,各有優劣。雖然出身為佐領,身份較高的那拉皇後,占有很大優勢,但是,出身低微的漢旗包衣魏佳氏,卻有皇太後和皇帝做後盾,地位一路飆升,居然在南巡途中被晉封為皇貴妃,直接威脅到了皇後的地位。

皇貴妃乃皇後的繼承人,也就是準皇後,在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皇帝並不輕易封贈,在有皇後的情況下,一般是空缺皇貴妃位,以避免宮內沖突。這種情況那拉皇後是相當清楚的。所以,在南巡途中,乾隆帝和孝聖皇太後兩人欲晉封魏佳氏為皇貴妃,必然給那拉皇後以很大壓力,甚至是沉重的打擊,她是否預見到在不遠的將來,會被取而代之呢?也未可知。這就逼得皇後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來。

三、那拉皇後心胸過狹,是造成其剪發的重要因素。

烏喇那拉皇後恰恰是嫉妒心太強,心胸過狹。查清宮档案,乾隆三十年正月的第四次南巡途中,二月初十日,皇後經歷了她難忘的生日,皇帝、太後均下旨,命地方為其準備,過了一次較為體面的千秋節。至閏二月十八日,龍舟抵達杭州蕉石鳴琴,早膳照傳,其膳單上,皇後的名字尚赫然在目,皇帝有膳品獎賞。可是,在傳晚膳時,皇後的名字卻用黃簽給蓋住了,可以判斷,事情就發生在早膳之後。

根據後來發生的事情分析,這天應是皇帝、太後同皇後預商了關於晉封令貴妃為令皇貴妃的事情,皇後聽後大受刺激,預感事情不妙,因而先是強烈反對,接下來是企圖用過激的行為來刺激皇帝和太後,那就是剪發抗議。可惜,弄巧成拙,乾隆帝當即震怒,不僅沒有收回成命,反而采取了更為嚴厲的措施,將皇後強行護送回京,事情發展到兩難的地步,皇後從此被打入冷宮。

那麽,乾隆帝所雲皇後“瘋迷”是否屬實呢?極有可能。造成這一病發的原因有兩點:一為意外事情的刺激,使得皇後在錯愕之後,心理承受壓力過重使然;二為皇後時年48歲,正是更年期,處在這樣一個中、老交替的年齡段,人的性情難免會暴躁不安,尤其遇到不遂心的事情,表現得會更明顯。

四、儲位秘爭形成的心理壓力,是其悍然剪發的重要誘因。

作為中宮皇後,那拉皇後是比較了解乾隆帝的立儲心理的,因此,就在孝賢皇後崩逝,立她為中宮之後,她下定決心要生育皇子,以乾隆立嫡的心態,自己所生皇子被立為儲君的可能性極大。於是,在乾隆十七年、乾隆二十年她生育了兩位皇子,即十二阿哥永璂和十三阿哥永璟。那拉皇後努力侍奉皇帝和太後,用心教導皇子,希冀皇上有朝一日立其子為儲君。可是,乾隆帝卻遲遲也下不了決心,直到乾隆三十一年,他的17位皇子已全部出生,還沒有決定下來。這就讓焦急的那拉皇後既痛心又失望,她真的沒有孝賢皇後母子那麽幸運。

乾隆帝17位皇子中,到乾隆三十一年,僅有8位存活下來,這年,弘歷已經56歲了。那麽,將來的儲君應在這8位中選出。而這8位皇子中,皇四子永珹已在乾隆二十八年出繼給履親王允祹為孫,降襲履郡王;而皇六子永瑢在乾隆二十四年就已出繼給質郡王允禧為孫,襲貝勒。顯然,這兩位已排除在儲君之外了。

在僅剩的6位皇子中,皇八子和皇十一子的生母為淑嘉皇貴妃,她在乾隆二十年就已過世了,很顯然,由於生母不在,不具競爭力,就僅剩4位皇子參與儲君的爭奪。而4位皇子中,皇五子永琪的生母為愉妃,地位低下,乾隆不太可能立其子為儲君。那麽,就僅剩3位皇子了,這3位分別是皇十二子、皇十五子和皇十七子,而皇十五子、皇十七子的生母就是即將晉封為皇貴妃的魏佳氏。

那拉皇後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太後和皇帝越來越看重魏佳氏,就在乾隆三十年南巡途中,開始醞釀晉升其為皇貴妃,雖然此時那拉皇後還不敢確定將來的儲君一定就是皇十五子,但她已預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這個年僅6歲的皇子很可能是自己所生的14歲的永璂的競爭對手,而且越來越占有優勢了,這給那拉皇後以很大的精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