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皇親國戚,福兮禍兮(第5/6頁)

順治十三年,奉皇太後諭,孔四貞被立為東宮皇妃。可是,出乎太後的預料,當懿旨下達給孔四貞時,她竟不同意。說實在的,對於福臨這位年輕、帥氣而又暴戾十足的皇帝,她只有敬服,而並未想過要嫁給他。

而且,孔四貞還有一層顧慮,就是自己早年曾被父親許配給父親的部將,孫龍之子孫延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不可違抗的,尤其是父母均為保全大清而獻身,自己豈能貪圖富貴,而拂情拂義?於是,她跑到太後處,傾訴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希望太後收回成命。孝莊太後自然是順水推舟,說服兒子。順治帝雖然心中不悅,但也不便強求。恰巧不久,福臨結識了董鄂氏,兩人很快便如膠似漆了。這樣,順治帝將對孔四貞的一廂柔情,便拋到九霄雲外了。

但是,由於孔有德舊部強大的軍事實力,也由於孔四貞高貴典雅的氣質,使得清廷對她的優撫從未間斷過。順治十七年,清廷再封孔四貞為和碩格格,掌管定南王的軍政大權,遙控廣西軍政要務,成為烜赫一時的女中豪傑。

順治帝雖然早已移情別戀於董鄂氏,但投鼠忌器,聰明的孔四貞對自己與孫延齡的婚事卻始終只字不提。她知道,反復無常的皇帝隨時都有可能改變主意,天威難測,也只好聽天由命了。直到順治十八年,皇帝染天花死去,孔四貞依舊孑然一身,到這時,她已在宮中生活快9年了。

康熙元年,由太皇太後做主,孔四貞與孫延齡完婚,並在東華門外賜給了她一座豪華的府邸。康熙五年,孔四貞以家口眾多、費用浩繁為由,向朝廷提出遷居廣西的要求。康熙帝批準了她的請求,授予孫延齡廣西將軍頭銜,夫婦遂出鎮廣西。

1673年,吳三桂發動三藩叛亂,孫延齡也被裹脅其中,並受封為臨江王。孔四貞申明正義,百般勸說丈夫以大局為重,盡快脫離叛軍,歸順朝廷。狡詐多端的吳三桂獲悉此事後,便設下圈套,派他的孫子吳世琮到桂林誘殺孫延齡,孔四貞也同時被捕入獄。三藩之亂平息後,孔四貞又平安地回到北京,終養天年。

3.不離不棄總是情

誰家的女兒不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呢?一般人家的女兒出嫁以後,如果婆家人敢使女兒受委屈,不甘受氣的娘家人會替女兒做主,到親家家去大鬧一場,迫使女婿低頭。不過,這在封建社會裏是很難做到的,因為有三綱五常給男人做主,女人是不能輕易跑回娘家告狀的。若在皇家,皇帝和女人之間產生不愉快,皇帝責罰、杖打後妃時,這些女人會怎麽辦呢?她們的娘家人知道後有辦法像尋常人家那樣,跑去皇家大鬧嗎?這裏要說一個典型人物就是順治帝的第一位皇後。

順治“廢後”的顯赫家世

這位皇後姓博爾濟吉特氏,是孝莊文皇後的本家侄女,也是順治帝的表妹。順治八年,14歲的少年天子和此女在宮中舉行了盛大婚禮,她被選中為中宮皇後。皇後的父親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滿心歡喜地將愛女親自送往宮中。吳克善明白,從此以後,自己就是當今皇上的國丈,自己的女兒可以盡享人間榮華富貴了。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婚後兩年,小兩口竟反目成仇,分宮而居。究竟是什麽原因呢?按理說當今皇後出身名門,又聰明,又漂亮,可以說是百裏挑一的。而且,這樁婚事,得到太後的大力支持,怎麽可能發展到這種地步呢?

原來,這位聰明伶俐的皇後有兩個致命的弱點,令剛愎自用的順治帝極為不容:一是皇後生性多疑,愛吃醋。這在宮中是難以立足的。試想皇帝三宮六院,隨時都會有年輕的女子入宮,皇後必須有肚量,能容大事,否則,動不動就吃醋大鬧,皇帝怎麽能不反感呢?

二是皇後奢侈成性。她的穿戴必須是綾羅綢緞,珠玉寶器,她的餐具必須是金銀玉器,否則,稍有變化就會大發雷霆,使性子大鬧。還有一點,就是順治與皇後的婚禮是多爾袞早年包辦的,這令順治帝大為反感。於是,順治帝在與其分居一段時日以後,提出要廢掉皇後。

順治帝的詔旨一下,立即激起了千層浪。首先就是太後反對。其次是皇後的娘家人驚恐不安。

於是,吳克善親王進宮找到孝莊太後,希望挽回局面。孝莊太後和吳克善親王便四處活動,找到朝廷禮臣,請他們上書,要求皇上收回成命。

於是,大學士馮銓、陳名夏、張端、劉正宗等上書:“皇後母儀天下,關系甚重……望皇上深思詳慮,慎重舉動。”

接著,禮部尚書胡世安,侍郎呂崇烈上書:“伏願皇上慎重詳審,以全始終,以篤恩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