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的末日(第2/3頁)

所謂地利,也就是李淵得到了太原這塊寶地。這個地方是“陶唐故國”,與李淵的爵銜相契,所以從精神上給予了李淵莫大的鼓舞和必勝的信念,而對於一個準備開創帝王大業的人來說,這樣的精神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同時太原又是一座軍事重鎮,能在兵源、軍需、給養等各方面給李淵的起兵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和堅實的後勤保障。

所謂人和,是指李淵在起兵之初,其麾下便人才濟濟。他擁有裴寂、劉文靜這樣的謀臣,又有長孫順德、劉弘基這樣的武將,同時又有建成、世民、元吉這三個雖然年輕,但是驍勇強悍,皆能獨當一面的兒子。除此之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李淵的女兒。這個後來被封為平陽公主的女兒既繼承了父親李淵精明務實的政治頭腦,又繼承了她母親竇氏那種“巾幗不讓須眉”的膽識和血性。在隋末唐初這個兵戈橫行、以武力爭勝的大亂局中,平陽公主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不可多得的女中豪傑、巾幗英雄。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在李淵揮師南下、西進關中的同時,這位膽識過人、智勇雙全的平陽公主在長安附近都做了一些什麽。

大業十三年五月,即李淵起兵前夕,在長安任職的柴紹收到了李淵托人送來的一封密信,讓他火速趕往太原。接到即將舉事的消息後,柴紹既感到興奮和喜悅,又感到了一種強烈的不安。他擔心的並非起義能否成功,而是他這一走,他的妻子怎麽辦?

柴紹不得不向平陽公主吐露了自己的不安:“尊公舉兵,我們一道同行不太可能,你獨自留在這裏又有危險,怎麽辦?”

“郎君只管速行,”平陽公主不假思索地說,“我一婦人,容易藏匿,會自己想辦法,你不用擔心。”

就這樣,柴紹走了。

可是,平陽公主並沒有遠逃異地,也沒有就近躲藏,而是做了一件讓柴紹、李淵以及其他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舉兵。

她第一時間趕回位於鄠縣(今陜西戶縣)的莊園,變賣了所有家產,然後用這筆錢開始招兵買馬,積極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一方面響應李淵的晉陽起兵,同時又做李淵進兵關中的內應。

當時的長安附近已經有多支變民軍在活動。其中勢力最大的有兩支,一支以李淵的堂弟李神通、長安俠士史萬寶為首,部眾一萬余人;另一支是西域商人何潘仁的變民軍,部眾三萬余人。除此以外的小股變民軍還有李仲文(李密的堂叔)、向善志、丘師利等。面對如此錯綜復雜的形勢,平陽公主的判斷和行動與他的父親李淵如出一轍,那就是建立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平陽公主對形勢的判斷是:李神通反正是自己人,沒有問題;李仲文等人勢力不大,可以先擱在一邊;當務之急,就是說服何潘仁,表面上與其結盟,實際上將其收編。

主意已定,她立刻派遣家童馬三寶前去遊說何潘仁,對他曉以利害。何潘仁聽說李淵即將入關的消息後意識到,只有與平陽公主結盟才是他目前最好的選擇,否則一旦李淵入關,關中絕對沒有他的立足之地。

經過短暫的權衡之後,何潘仁作出了選擇——歸附平陽公主。

何潘仁歸附之後,平陽公主當即命他與李神通聯兵進攻鄠縣,迅速將其攻克,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其後,平陽公主又命馬三寶先後說服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部。至此,長安附近的變民軍全都投到了平陽公主的麾下。李淵絕對沒料到,他的兵鋒尚未進抵關中,他女兒就已經在隋王朝的心臟附近狠狠插上了一顆釘子。此後,隋朝的長安留守頻頻派遣軍隊前來進攻鄠縣,卻屢屢被馬三寶和何潘仁擊敗。

當李淵的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地向關中挺進的同時,平陽公主也在長安外圍攻城略地,先後攻克盩厔、武功、始平等地,一時間聲威大振。平陽公主治軍嚴明,所到之處對百姓秋毫無犯,所以遠近少壯紛紛奔赴到她的義旗之下,部眾迅速增至七萬人。

平陽公主隨後將她在關中舉義並節節勝利的消息送到了李淵的軍營中,李淵大喜過望。李淵渡河之後,立刻命柴紹前往南山(秦嶺)迎接平陽公主。李世民進軍渭北時,平陽公主與柴紹率精銳一萬余人北上與他會師。在圍攻長安之前,李淵授予了平陽公主與柴紹“各置幕府”的權力,也就是讓他們夫妻各自擁有自己的直系部隊。

平陽公主所率領的這支部隊,其番號就是“娘子軍”。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有正式建制及正式番號的娘子軍。而平陽公主也從此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女性軍事統帥之一。

今天,位於山西、河北兩省交界處的太行山脈西側,有一座名聞天下的關隘,那就是長城第九關——娘子關。此關原名葦澤關,正是因為平陽公主曾率領娘子軍駐紮於此,所以改為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