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雜談篇】 書友閑聊:文人和武人(第4/5頁)

大家不覺得現在的情節非常的眼熟嗎?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先後被多個勢力所瓜分,而當時的軍閥們幾乎占據了中國90%以上的武裝力量,國家利益從虛偽的議會瓜分到後來赤裸裸的軍事瓜分但是為什麽最後青天白日政權還是成功了呢?這只說明了一個結論:“能夠參與瓜分國家利益的集團都不是傻子,而且在特定的歷史階段結束時,只有能夠把握住社會階段性關鍵趨勢的集團才有可能成功,而且只能有一個強力的集團能夠獨占權利的絕對多數。”

不出意外,《大漢》直到結束時的階段性歷史需求仍然是對全國性叛亂集團武裝鬥爭的成功,初步完成疆域的統一與中央集權的實現,同時恢復民生,恢復經濟。在這種客觀的歷史需求下,只有武裝力量集團才有可能承擔主要人物並完成這一目標。士人集團在這個歷史時期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士人不是豬人,總有明智的集團懂得等待桃子成熟的時候再去摘,所以,武人集團及其代言人總體上是安全的。而且現在的“主流政權”所面臨的外部壓力正處於一個非常適中的時刻“不算致命,也不算輕松”。以現在武人集團表現出來的覺悟力與執行力來看,如果有鬥爭需求,要想和一部分主流士人集團達成幕後交易簡直是易如反掌。

同理,武人也不是粗人,現在的北疆集團主流的武人力量基本上都得到了“黃巾時代”、“董卓時代”、“晉陽時代”的多重洗禮,從飛燕處理北軍的事情就可以看出,天下已經不再有士人獨占權柄的機會了,起碼豹子這一代已經通過血火與陰謀的考驗,走向執政之路已然確立,對此我持非常樂觀的態度。

士人的利益和武人的利益並不是像一些情節裏面表述的那樣“涇渭分明”,特別是通過最近“兵變”這件事,更會加速了武人與士人利益集團的相互滲透與捆綁,而不會出現所謂的矛盾激化。

連我們這種水平的人都知道襄陽集團的陰謀所指,承載著大時代歷史使命的角色們難道真的會傻到這種程度?

《大漢》的歷史已經在令人眼花繚亂的情節背後悄悄地改變了。。。

豹子是傻子?不是,改朝換代需要社會的革命情緒與總體矛盾積聚到一定的程度,也就是說整個社會呼喚改朝換代的推動力量必須超過一定的閥值,我記得我曾經發過一個帖子當中說過:現在的《大漢》還沒有達到“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這種程度,現在天下的政治大義是恢復漢家皇權。而恢復皇權需要歷經很多個階段,而現在正是“武功”將要成功,但並沒有終結的歷史階段,因此,武人抓住這個機會進入朝堂是明智而且成功的。大家不要混淆一個概念“武人入政”不是“武人主政”,有政治素養能治理國家的將逐漸進入決策層,而想獲得這張通行證的代價就是從直接管理軍隊轉向間接管理軍隊,再由間接管理軍隊轉向協助管理軍隊。後面的事情就是兒孫輩自己操心了。

其實說白了,豹子現階段的目標是什麽?

1、保證平叛戰爭的徹底勝利,從政治與肉體上摧毀敵武裝集團,確保新興政權的穩固。

2、保證勝利的果實不被篡奪,也就是保持晉陽共識的政治方向不被任何集團惡意破壞或篡改。

3、保證武人集團的整體安全性並確保集團的主體能享受到浴血奮戰的成果,盡量提高未來漢政權執政集團抹殺武人集團的難度。

因此將部分有分量有能力的武人推進執政集團是必由之路,同時團結一部分士人力量維持相對平衡,增強對皇帝的隱性控制,同時將集團利益與部分士人集團及皇帝相互進行利益滲透。

這樣的操作,以現在武人集團的綜合素質來看,成功的可能性極大。

其實在當時的歷史時期,武人的“士族化”需求是相當有力度的,士人集團在《大漢》當前的歷史時期及其後續很長一段時間,分享權柄的最安全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是參與其中,積極推進“武人士族化”的進程。能進入決策體系的武人畢竟是少數,好幾十個郡國,武人集團也無法找到這麽多的武人來充數,豹子也不會傻到幹“李選”官這麽荒謬的舉措。

武人士族化一批,退役進入政壇的一批,軍隊骨幹保留一批,當寓公的一批,發動對外戰爭戰死一批,這種方式是宣泄暴力革命後積壓的暴力情緒的有效辦法。

綜上所述,錢犯了以點概全的錯誤。“武人集團”不是一個單獨的人,有優秀的,也有粗俗的,有能治國的,也有只能當寓公的。豹子現在做的是“生涯規劃”的人力資源工作,而不是“拉郎配”的包分配幹活。政策和進程是可以保持相當靈活性的。武人進入朝堂就已經不再是純粹的武人了,執政工作不是用“文工”和“武工”來劃分的,而是按照執政工作所需的官位及官制衍生的執政流程來分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