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雜談篇】 書友們閑聊長安兵變(第2/7頁)

再者,看看標題,“長河落日”,“日”不能簡單理解是某個大人物的姓氏,放在戰略上,是一個大的集團,而這個集團的首領就是這個“日”,當今形勢,出了北疆武人集團,勢力最大就是以丞相為首的文人反對派集團,當中,楊彪的關中集團是中立派,兗青集團的勢力相對較弱,且大部分精英都在曹操手上,不足為患。李緯的北疆士人集團和北疆武人的關系犬牙交錯,必不會相互火拼,更不會出現這個情況。那麽剩下的,就是長公主賴以依靠,以老蔡為首的舊士人集團。且不講這個集團是北疆文、武兩派的共同反對系,更是代表舊門閥勢力和北疆系的新勢力相互爭鬥的主要勢力,不要說治國和政治理念和北疆系格格不入。很多事端都是從他們身上所發生的,恰恰也是豹子十分想除去的目標。而張燕想除去的所謂“奸臣”就是指他們,而豹子想李緯做丞相,其目的也是要除去他們。可以說,就門閥勢力在大漢裏已經是“千夫所指”的地步,不倒真是對不起老天爺。試想,有他們存在,不好說武人們這輩子都要過著“鳥盡弓藏”的生活,其他文人派系想出頭都難。而他們一倒,不但令武人集團安心,更因為所造成的權力真空而發生新的權力重組,對其他文人集團來說,都是雙贏的局面,而因此令朝廷內本來十分尖銳的矛盾得到很大的緩解。

最後,我覺得這場政治戰爭,到最後不會演變為內戰。畢竟歷史上有“紅軍不打紅軍”的優良傳統,“北疆軍不打北疆軍”也是豹子之所以極力要求所有將領避免卷入政治鬥爭所期待的結局。還有就是,毛主席尚且能在困境中用不留血的方式解決張國燾,那麽,豹子為什麽不能通過不留血的方式解決這個“日”呢?連張燕都說他們的舉動只是創造有利的政治鬥爭環境,而不是真的去火拼對手。

錢在哪裏書友的分析:

現在有點擔心《大漢》的結尾了,照這麽寫下去的話只有兩個結局,一個是李弘篡逆,成立以軍人為主的獨裁軍政府,禍亂百姓,李弘死後軍閥割據,五代十國提前到來,但如果李弘長生不老的話也可避免此類悲劇的發生。另一個結局就是士人慘勝,以李弘為首的一幹禍亂朝綱的叛逆被個個擊破,大漢社稷暫時得以保存,但不久的將來蠻子南下,五胡亂華也提前來了。

失望,非常的失望,老猛寫了500萬字的書竟然給我看了這樣一個看不懂的悲慘結局。

由軍人來操控政府,別說古人不同意,就是現代人也不會同意的。作為軍人的職責就是對外征戰,朝堂上的事情輪不到軍人來發言,再說的難聽點軍人就是士子政客利用的屠刀,老猛筆下的李弘始終沒有完成由武人進化成士人的轉變,我覺得是個絕對的敗筆。

李弘口口聲聲的喊口號說要“拯救社稷,匡扶漢室”,但他的行動呢?

感覺老猛筆下最成功的人士是李瑋,他從見到李弘的時候就勸李弘造反,說明他早就看出李弘將來所要面對的困境了。現在的李弘簡直就是“四不像”,要他放權他不敢,怕將來朝廷和他算總賬,要他造反他又不願,怕辜負先帝所托。那他到底想幹嗎?他的政治立場到底是什麽?

老猛,我也希望你能自圓其說,但根據目前的形式來說已經很難了。先是自說自話的‘下野‘,朝廷的威嚴何在。北疆的士兵是他的私兵,封疆大吏要符合北疆的利益。現在朝廷稍有不滿手下的人就“敲山震虎”,發動政變,雖說可能不是他的授意,但確實他的兵幹的,他就算想賴都賴不掉,治他個“治軍不嚴”估計他不會服氣。那將來怎麽辦,很可能就像泰國一樣,政變成為家常便飯了。

看《大漢》的書迷都是老鳥了,政治覺悟都有點,我很擔心你現在的寫法,因為我實在看不出李弘的出路在哪裏,糊弄不過去的。

我也知道老猛是個忠君愛國人士,不想寫李弘稱帝的,但小說發展到這步了,為了使《大漢》無缺憾,那只有學大多數YY小說那樣,主角稱帝了。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就是悲劇,悲得一塌糊塗,這樣也能挽救《大漢》這本書,甚至達到一個出人意料的新高峰,這也對的起千千萬萬為《大漢》守候3年的書迷。說實話看悲劇小說我很喜歡,很多世界名著也是悲的。

老猛,希望你嚴重正視這個“士人與武人”的關系,這直接影響到將來後人對此書的評斷。

上策是,最後寫成悲劇這書就是經典。

中策是,寫成李弘稱帝這書是YY作品中的精品。

下策是,寫成武人和士人共執朝綱,權柄一分為二,軍政互不幹涉,在漢代就架空皇帝,創建個不可想象的和諧社會。嗯,這書是圓滿大結局了,史書般的《大漢》也就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