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史篇】 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

五、學術與治術兼包

《周禮》一書,體大思精,學術與治術無所不包,因而受到歷代學者的重視,後儒嘆為‘非聖賢不能作‘,誠非無稽之談。

作者: 溪山琴況 2005-8-10 21:56 回復此發言

30回復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連載

所謂‘學術‘,是說該書從來就是今古文之爭的焦點。漢代經籍,用當時通行的隸書書寫的稱為‘今文經‘,用六國古文書寫的稱為‘古文經‘。漢初在孔子府宅的夾壁中發現的文獻,以及在民間征得的文獻大多是古文經,而立於學官的都是今文經。今文經與古文經的記載不盡一致,因而雙方時有爭論。漢代古文學以《周禮》為大宗,今文學以《禮記·王制》為大宗。為此,《周禮》每每成為論戰中的焦點,加之它傳授端緒不明,屢屢受到今文學家的詰難,如著名經師何休就貶之為‘六國陰謀之書‘;康有為《新學偽經考》則指斥它出於王莽篡漢時劉歆的偽造。相反,褒之者如劉歆、鄭玄等則譽之為‘周公之典‘。

盡管如此,《周禮》依然受到歷代學者的重視。唐人為‘九經‘作疏,其中最好的一部就是賈公彥的《周禮疏》,受到朱熹的贊賞。清儒為‘十三經‘作新疏,孫詒讓的《周禮正義》冠絕一世,至今無有出其右者。歷代學者圍繞《周禮》真偽等問題所作的種種考索,更是浩繁之至。

所謂治術,是說《周禮》作為一部治國綱領,成為歷代政治家取法的楷模。古人言必稱三代,三代之英在周。古人篤信《周禮》出自周公,書中完善的官制體系和豐富的治國思想,成為帝王、文人取之不盡的人文。

《周禮》的許多禮制,影響百代。如從隋代開始實行的‘三省六部制‘,其中的‘六部‘,就是仿照《周禮》的‘六官‘設置的。唐代將六部之名定為吏、戶、禮、兵、刑、工,作為中央官制的主體,為後世所遵循,一直沿用到清朝滅亡。歷朝修訂典制,如唐《開元六典》、宋《開寶通禮》、明《大明集禮》等,也都是以《周禮》為藍本,斟酌損益而成。

又如‘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都城格局,成為歷代帝王向往的楷模。但歷朝都城,大都沿用前朝舊址,故其格局難以刷新。元始祖忽必烈建在北京建立元大都時,得以在金的上京附近重新規劃,乃以《周禮》為範本,建立面朝後市、左祖右社的格局。以後,明、清兩朝不僅沿用不廢,還仿照《周禮》,建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先農壇等,形成今日的布局。朝鮮的漢城,同樣有面朝後市、左祖右社的格局,乃是海外依仿《周禮》建都的典範。

《周禮》一書含有豐富的治國思想,《天官》概括為‘六典‘、‘八法‘、‘八則‘、‘八柄‘、‘八統‘、‘九職‘、‘九賦‘、‘九式‘、‘九貢‘、‘九兩‘等十大法則,並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敘官中作了進一步的闡述,詳密嚴謹,宏纖畢貫,對於提升後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著深遠的影響。

《周禮》對官員、百姓,采用儒法兼融、德主刑輔的方針,不僅顯示了相當成熟的政治思想,而且有著駕馭百官的管理技巧。管理府庫財物的措施,嚴密細致,相互制約,體現了高超的運籌智慧。書中有許多至今猶有生命力的,可以借鑒的制度。

歷史上每逢重大變革之際,多有把《周禮》作為重要的思想資源,從中尋找變法或改革的思想武器者,如西漢的王莽改制、六朝的宇文周革典、北宋的王安石等,變法無不以《周禮》為圭臬。清末,外患內憂交逼,為挽救頹勢,孫詒讓作《周官政要》,證明《周禮》所蘊涵的治國之道不亞於西方。朝鮮時代後期的著名學者丁若鏞(號茶山),曾撰作三十萬言的《經世遺表》,主張用《周禮》改革朝鮮的政治制度。

任何一位空想家都不可能脫離現實來勾畫理想國的藍圖,《周禮》也是如此,在理想化的框架之下,作者利用了大量歷史材料加以填充。不過,作者在使用時往往根據需要作了加工和改造,這是讀《周禮》時必須注意的,這也正是此書的復雜之處。

作者: 溪山琴況 2005-8-10 21:56 回復此發言

31回復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連載

●貫串生死的人生禮儀--《儀禮>

《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之七

貫串生死的人生禮儀--《儀禮》

《儀禮》是現存最早的關於禮儀的典籍。漢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初置五經博士,《儀禮》即居其一。入唐,有‘九經‘;至宋,有《十三經》;《儀禮》均在其中,是為儒家經邦治國的煌煌大典之一,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非常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