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一章 千村萬寨處處龍門,千巖萬壑層層成田(第4/6頁)

“不戰而屈人之兵。”說話的是亭子中唯一沒看過那兩份報捷文書的孔珪,“契丹人兇悍,豈肯不戰而退?”

“不是不戰,只是與契丹作戰的是饒樂奚人罷了。”說到這個,韋安達一臉的唏噓感嘆,“孔大人有所不知,早在契丹人南下之前,任官饒樂都督府司馬的唐成便已生凜惕之心,曾呈文鴻臚寺及河北道觀察衙門請為禁斷新羅對松漠的軍器與鐵器貿易,釜底抽薪於前。此後俟契丹重軍南侵之後,其復又扭結圖多、平措、多莫三部結盟抗敵,其間亦曾分兵一萬接應回俙索部殘軍,遂成就了四部聯合以抗契丹之勢。”

盡管孔珪早已知道唐成雖然年輕卻實為幹才,但他對唐成才華的認識更多還是停留在內政的層面,韋安達這番話聽的他震動不已,若非說話的人是實不可能妄言的本朝相公,他十有八九是不敢相信的,“竟有此事?仆也曾居於龍門數年,對饒樂奚人的性子也知道些,他們素來對唐人抱有提防之心,如今怎肯從唐成之言?”

“此事這五份文書中均無說明,仆亦不知。”韋安達笑著搖了搖頭,“這個唐成本事大得很哪!侍郎大人可知這四部聯軍推出的主帥是誰?不錯,就是唐成,亦是他領著饒樂四部殘破之軍力抗契丹人十八日強攻而軍陣不破,終使國朝不傷一人不費一箭而盡得饒樂千裏草原,經此一役,至少可保我朝東北邊境十年安危無虞。”

言說至此,韋安達站起身來向李旦恭敬一禮後肅容道:“臣來此之前曾檢點過吏部備档,始知當日升調唐成出任饒樂司馬乃是出自陛下聖裁,正是陛下慧眼識珠於前,方才有唐成戮力效命建我大唐數十年未有之殊功於後,當此捷報到日,臣請為陛下賀!”

孔珪對韋安達這種趁熱打鐵拍馬屁之舉很是不以為然,不過隨著韋安達同來,至今一句話也沒插上嘴的兵部尚書卻是不肯放過這麽好的湊趣兒機會,見狀忙也站起身來跟著行禮稱賀道:“唐成乃是陛下去歲禦極大寶後的第一科進士,這等出身正是不折不扣的天子門生,陛下先是神目如炬將其拔擢於江湖草澤之中,進而慧眼如珠調任饒樂司馬終成今日之功。臣來時路上亦曾細思此事,唐成雖有文武之才,但縱觀史籍,有才而白首蹉跎者可謂史不絕書,是以唐成能有今日之功,陛下識才用才之明實是居功至偉。有如此明君在朝,我大唐極盛當指日可待,臣請為陛下賀,為大唐賀,為天下賀!”

一直到兵部尚書這話快要說完的時候,李旦才隱隱約約想起唐成調任饒樂司馬的始末,不過這時節他自然不會將此事內幕挑破,是以也就面帶淺笑的受了這兩記馬屁,此前因孔珪而壞掉的心情也自然而然的好了起來。

可惜他這好心情沒能保持多久,隨後說及戰事的後續,亦即唐成與張守義的賞功安排時,李旦復又頭大如鬥起來,張守義在報捷文書中已明確流露出請調回京之意,似他這般老臣又是剛立過功勛,朝廷斷無拒絕的道理。但一旦他調任回京,那接任者……

除此之外,李旦也是在剛剛的高興過後才猛然醒悟過來,這個被他“慧眼如珠”調到饒樂任上的唐成其實是三兒子李隆基的心腹,據說他這個“無缺”的字都是由三子幫著取下的。這個唐成不聲不響的在饒樂立下國朝數十年未有之大功,東宮必定是要使盡全身力氣為其請功的,不準說不過去,準吧,妹妹太平公主那裏只怕又要不停的啰嗦聒噪了……

這些都是事啊,而且只要一天還在皇帝位上像這樣的煩心事兒就會源源不斷,自己永遠也不會有安安靜靜讀《爾雅》的機會,更別說像王右軍那樣組織文人雅集詩酒風流的生活了。

李旦生來簡淡,本就是沒有什麽野心雄心對權力亦不留戀的性子,經過這兩年的皇帝生涯,尤其是近一段時間不停歇的朝爭之後,他更是對現在的生活厭倦厭煩到了極點。所以就連韋安達帶來的這個拓邊千裏的好消息也沒能讓他興奮多久,反倒是臣子們在議論此事的後續時,他的心裏卻在想著王羲之無拘無束灑脫快意的人生。

思緒就此延伸,李旦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王羲之“坦腹東床”的逸事,亦想及其數度拒絕東晉朝廷征召之事,若非其堅拒了吏部郎這一顯官的征召,日日案牘勞形之下,何嘗能有蘭亭雅集的快意?

一念至此,那個在李旦深心中實已醞釀發酵已久的想法如靈光乍現般突然冒了出來:

王右軍做得,朕為何就做不得?

既然眼下一切的煩惱根源都在皇位上,那朕便將之舍了,循著高祖的舊例做一個盡享尊榮卻無需勞心視事的太上皇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