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清初三先生

在明清交替的時代,知識分子大致有這樣幾種表現,一種是歸順清朝;一種是與清朝采取不合作的態度,當了“隱士”;再有一種就是出於對祖國、民族深摯的愛,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整理文化遺產,探求人類的正確思想,培養一代經世致用的人才。這後一種人中出現了三位傑出的學者和思想家,他們是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歷史上把他們合稱為清初三先生。

一、黃宗羲與《明夷待訪錄》

黃宗羲,生於1610年,字太沖,號南雷,世稱梨州先生,浙江余姚人。他的父親黃尊素,是明朝一位重要的東林黨人,與東林黨核心人物楊漣、左光鬥往來甚為密切。1626年因與宦官魏忠賢的鬥爭被削去禦史官職,後被害死在獄中。

少年的黃宗羲聽到這個消息,決心要為父親報仇。1627年明熹宗去世,他的弟弟朱由檢即位,改元崇禎。得到魏忠賢被崇禎帝處死的消息,黃宗羲攜帶利錐,星夜趕赴北京,決心找那些殺害他父親的閹黨報仇雪恨。

黃宗羲到達北京後,雖然他父親的冤案得到昭雪,魏忠賢已被賜死,但魏忠賢的一些余黨仍逍遙法外。黃宗羲上書崇禎帝,要求斬首直接殺害他父親的兇手許顯純、崔應元和李實等人。

一天,在審堂上對質的時候,黃宗羲滿腔怒火沖騰而起,手拿利錐,刺得許顯純遍體流血連喊饒命,崔應元嚇得面無人色。經黃宗羲據理力爭,許、崔二人被判處死刑。

當年一手捏造黃宗羲父親罪名的李實聽到這個消息,趕忙給黃宗羲送來三千兩白銀,希望黃宗羲對他免於追究,可是黃宗羲一點兒不為所動,再次上書崇禎帝,揭發李實的罪惡行徑,最後李實也被發配充軍。

黃宗羲的行動,轟動了整個京城,贏得人們的一片贊譽,連崇禎帝也誇獎他是一位“忠臣孤子”。

隨後,黃宗羲回到家鄉發憤讀書,抄書。家鄉的世學樓、澹生堂以及南中的千頃堂、絳雲樓的藏書,他都認真地一一看過,在兩年左右的時間裏,他讀完了“二十一史”、《十三朝實錄》等巨著。孜孜不倦的讀書生活,為他打下了堅實的學術根底,也使他更加看清了明王朝行將崩潰的政治命運。

崇禎三年,他加入了在當時社會影響最大的文人團體一復社。這是一個與奸臣黨鬥爭的文人聯合組織。黃宗羲與顧憲成之孫顧杲作為發起人,聯合貼出了聲討第二個魏忠賢式的人物——阮大鋮的《南都亂公揭》,一下子轟動了南京。阮大鋮剛要躍躍欲試、仿效魏忠賢的醜惡陰險的嘴臉暴露無遺,只好躲起來,再也不敢公開活動。

崇禎死後,阮大鋮的死黨馬士英輔佐朱由崧在南京稱帝,阮大鋮又出任弘光帝政權的兵部尚書。他一上台便拋出一個名叫《蝗蝻錄》的黑名單,大肆捕殺東林黨人和復社成員,黃宗羲不幸被捕。後因提審延期,在1645年清軍攻進南京後,黃宗羲得幸逃脫出來。

這時,張國維、張煌言等在紹興擁立魯王朱以海堅持抗清,黃宗羲集合起黃竹浦子弟數百人起兵響應,他被任命為魯王政權的監察禦史,從此踏上了八年抗清的艱辛歷程。魯王政權中主持軍務的孫嘉績、熊汝霖等人是一幫沒有指揮才能,更不敢率兵出擊收復失地的書生。黃宗羲處處受到這幫庸人的節制操縱,不能有所作為。

1646年六月,清兵進入浙東,魯王南逃。黃宗羲率領五百名殘兵在四明山結寨固守,抵抗清兵的進攻,但終因力量單薄而被打敗了。

為了躲避清朝統治者的懸賞通緝,黃宗羲置身於深山草莽之中。在食宿十分艱難的情況下,他仍然以頑強的毅力創作完成了《春秋日食歷》、《授時歷》、《故大統歷》、《新推交食法授時歷》、《西歷假如》、《勾股圖說》、《開方命算》、《割圓八線解》、《測圓要義》等一些天文學、數學方面的著作,為我國科技史增添了光輝的一頁。

在亡命的日子裏,他得知魯王在建跳,曾再度投奔魯王的帳下,但這時魯王的政權已晚景淒涼了,一幫愚蠢的將領左右著魯王,連提一句建議的機會也沒有,還留在這裏幹什麽呢?於是他決定回鄉“畢力於著述”。

1661年康熙帝即位,清朝統治已穩定下來,這一年黃宗羲也結束了武裝抗清的鬥爭生活,從此避居鄉間,專心著述。1663年,著名的《明夷待訪錄》問世,在這部書中,黃宗羲提出了兩大著名的思想,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樹起了一座豐碑。

其一,他提出了“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快樂”的思想,嚴斥君主專制制度,書中字裏行間閃爍著民主思想的光輝。該書後來成為晚清戊戌變法中維新派的有力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