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承上啟下的改革型皇帝雍正(第5/5頁)

7.設立秘密立儲制度

清朝皇帝的繼承人問題,康熙以前沒有制度化。清太祖死後,因皇位繼承演出太妃生殉的悲劇,害得多爾袞從小失去母親;清太宗死後,尚未入殮,幾乎演出兵戎相見的慘劇;清世祖死後,倉促讓一位八歲孩童繼位,大清出現一位英明的君主實屬幸運;清聖祖死前儲位未定,又演出了雍正兄弟骨肉相殘的鬧劇,用什麽辦法解決皇位繼承人問題,是清朝建立一百多年所沒有解決的問題。用嫡長制?雖可以避免兄弟之爭,但不能保證優選,明之教訓,已有前車之鑒。用太子制?康熙失敗的教訓,雍正已經親歷切膚之痛。最後,雍正想出了一個辦法,這就是秘密立儲,即將傳位詔書放進密封錦匣中預先收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這是建儲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它既有利於在皇子中優選,又避免了皇子們爭奪儲位,相對地保證了皇位繼承的平穩過渡。

雍正既繼承了康熙大帝的歷史遺產,又改革了康熙晚年的弊政,承上啟下,為乾隆盛世準備了條件。應當說,雍正在位十三年,政績卓然,但就在他政績初見成效之時,卻突然去世了。

四、眾說紛紜的死因

胤禛在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子時,在圓明園猝然去世。由於書不載原因,於是雍正死因之謎,朝野眾說紛紜。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兩種:

1.呂四娘謀刺說

稗官明史如《清宮十三朝》、《清宮遺聞》等書,都有雍正被呂四娘謀刺身亡的記載。傳說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女兒,呂留良因文字獄被死後戮屍,呂氏一門,或被處死,或被充軍,只有呂四娘攜母及一仆人逃出。呂四娘隱姓埋名,潛藏民間,拜師習武,技藝高超,後來飛入深宮,把雍正腦袋砍了。

2.丹藥中毒說

雍正對道士、丹藥感興趣,特為紫陽道人重建道院。他還曾請道士張太虛、王定乾等到圓明園煉丹,以求靈丹妙藥,長生不老。雍正死後三天,他的兒子、新君乾隆帝下令驅逐張太虛等道士,並嚴諭他們不許透露宮中只言片字。乾隆帝對圓明園中道士的態度,使人們認為這可能同其父食道士煉制的丹藥致死有關。近人金梁(思候)在《清帝外紀·世宗崩》中說:

“惟世宗之崩,相傳修煉丹藥所致,或出有因。”楊啟椎教授也認為雍正是“丹藥中毒而亡的”。有的學者則認為:“此說頗有合於情理處,然而實屬推論,未可成為定獻。”

關於雍正帝的死因,還有被宮女縊死說、被曹雪芹和竺香玉合謀毒死說和中風而死說等。總之,眾說紛紜,但都缺乏直接證據。或許,是一個永遠的歷史之謎。

【點評】

雍正帝的一生,留給人們許多話題。繼位之謎、死因之謎,一直撲朔迷離,但對於歷史而言,還是他的改革為後世所稱道。他既繼承了康熙大帝的歷史遺產,又改革了康熙晚年的弊政,使清王朝能夠繼續向前推進,為乾隆繁盛的到來準備了條件。康、雍、乾三朝,既是清朝歷史發展的鼎盛時期,也是中華帝國皇朝歷史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