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鴉片戰爭始末

清朝後期,中國的專制皇權制度已經陷入沒落時期,這種腐朽的社會制度嚴重地阻礙了歷史前進的腳步。而這時西方世界由於出現了新的社會生產力和社會制度,迅速地壯大了起來。經濟的高速發展使他們開始尋求對外擴張,並很快地把目光投向了清朝統治下的中國。

一、罪惡的鴉片貿易

起初,由於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限制著中外貿易的發展,使英國的工業品在中國很難傾銷,幾乎沒有什麽市場。而中國的茶、絲等土特產在國外卻備受青睞,出口量逐年遞增。在中英貿易中,中國長期處於出口大於進口的有利地位,白銀內流,這種發展趨勢,使西方列強很惱火。當一般商品在中國打不開市場時,英商很快就又找到了新的商品,那就是鴉片。

鴉片,俗稱大麻,是用罌粟汁液熬制而成的一種麻醉劑,是吸食的毒品。鴉片不僅具有高出成本很多倍的高額利潤,而且長期吸食,還有成癮的後果,能夠讓人數眾多的中國依賴鴉片,那無疑是為自己開拓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利潤就會長期滾滾而來。於是英商就開始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美、俄等西方列強見了,也紛紛加入到這種一本萬利的“貿易”中。

鴉片走私到中國,給中國社會、清政府和廣大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禍患,中國人的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損害,社會生產力急劇下降。鴉片一到中國首先被很多清朝文武官員接受,由於吸食成癮,這些官員再無心思處理政務、軍務,結果使吏治更加黑暗腐朽,軍隊戰鬥力一度削弱。為了滿足吸食鴉片的耗費,官員們又拼命在百姓中間索取錢財,百姓的生活更加貧困。同時,由於鴉片的大量輸入,國內的白銀開始大量外流。鴉片流入,由來已久,雍正時每年走私進口鴉片二百箱,乾隆時增至一千箱,嘉慶時增至四千箱,到道光時,鴉片走私更是囂張得突破三萬箱,流失白銀三千萬兩,這使清政府本來就很緊張的財政更加拮據。

罪惡的鴉片貿易給中國造成了如此嚴重的災難,使中國人民與外國侵略者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激化起來,強烈要求禁煙的呼聲日益高漲。

二、林則徐虎門銷煙

對於鴉片毒品,早在雍正時期,雍正就開始禁煙,乾隆也下過禁煙令,嘉慶也屢下令禁煙,但都收效甚微,且愈演愈烈。到道光時,鴉片已經泛濫成災,禁煙的要求已經成為舉國的共識。道光皇帝也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鴉片一天不禁,人民便一天不能安寧,統治階級的政權便有傾覆的危險。在這緊要關頭,道光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鴉片走私活動最猖獗的廣東禁煙。

林則徐,福建侯官縣人,出生於一個下層知識分子家庭。傳說在林則徐降生的時候,新任的福建巡撫徐嗣曾,正好乘坐一頂大轎,在侍衛隨從的簇擁下,從他家門口經過,林則徐的父親認為這是個好兆頭,便給兒子取名則徐,希望他長大後能像徐嗣曾那樣讀書做大官,光宗耀祖。

林則徐四歲入私塾,七歲開始習作,他聰明早慧,十三歲中秀才,十九歲中舉人,二十七歲中進士,他歷官十四省,任過監察禦史、布政使、河道總督、巡撫、總督和欽差等官職。

1839年三月,林則徐到達廣州後,嚴查煙販,整頓水師,懲辦不法官吏,曉諭外商呈繳鴉片。當時,英國商人根本無視中國政府的主權,廣東當地群眾群情憤怒,很多群眾來到英國使館前,要求公使義律交出逃到這裏的大鴉片販子顛地,石頭和瓦塊成了中國老百姓的武器,紛紛投向英國使館院內,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終於迫使英美煙商繳出鴉片一百一十多萬公斤,從六月三日到二十五日,虎門海灘燃起熊熊大火,所有鴉片當眾銷毀,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它表現了我國的民族尊嚴和浩然正氣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三、第一次鴉片戰爭

“虎門銷煙”以後,林則徐下令恢復了中英貿易,但堅決禁止鴉片輸入。他對外國商人實行了“奉法者來之,違法者去之”的方針,任何國家的商船,只要不夾帶鴉片,都允許進口。

而義律則利用各種機會擴大事態。他下令英國商船一律不準進口做買賣,並要求英國政府派兵,準備武力解決。1839年七月,在九龍的尖沙咀發生了英國水手行兇傷人事件,村民林維喜被重傷致死。林則徐要求英方交出兇手,義律無理拒絕,並於九月率英艦闖進九龍借機挑起戰事,炮擊九龍山口,中國方面予以還擊,打退英艦進攻,此為九龍之戰。十月,義律又率英艦闖人珠江口,在穿鼻洋阻攔英國商船,並與中國水師接戰,這就是穿鼻之戰。此後,英軍在十天之內六次進犯中國軍隊的駐地,均被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