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一朝稱帝千古恨(第4/6頁)

1900年,義和團運動引起“庚子事變”。這時候慈禧憑借義和團愚昧地向十一國列強宣戰,還要求地方督撫出兵“勤王”。袁當時是山東巡撫,又手握精銳重兵,不出兵吧,得罪慈禧後果不堪設想;出兵吧,不只引火燒身,而且他算準清廷無取勝之可能,到時候八國聯軍“秋後算賬”受不了。所以,他兩方面都不得罪。對慈禧,一方面派一小部軍隊慢慢“星夜馳往直隸”勤王,另一方面是輸銀輸餉,以及綾羅綢緞等各種奢侈品,使她即使倉皇逃命的時候還能保住一點體面,滿足她窮奢極欲的虛榮心理。在慈禧回鑾的路上,袁世凱又是花車又是別館地迎候。慈禧太後的第一輛汽車,就是袁世凱進貢的。可惜慈禧覺得司機竟坐到她前面,這不成體統,所以只用來做擺設,但她心裏對這新奇玩意還是興致勃勃的,對袁世凱的活絡心思也就高看一眼。對外洋列強,則是飭令山東州縣官員,用軍隊保障教士教民的性命財產,讓洋人找不到尋釁借口。這一策略極為成功。慈禧對袁世凱的另眼相待是經歷庚子事變之後,而八國聯軍認為袁是方面大員中強有力的“朋友”,對他贊賞備至。反觀當時和袁處在相同處境的其他督撫,都沒有袁世凱做的這麽天衣無縫。那幾個和袁一樣手握重兵的將領如聶士成、董福祥、宋慶,於大局是一葉障目,於小節是膠柱鼓瑟,聽命於慈禧太後的賭氣指示去和八國聯軍打無把握之仗,結果敗得一塌糊塗,不止把手裏的軍隊折騰得一幹二凈,而且自己也沒討到好——聶士成一代名將被義和團亂刀砍死,董福祥戰後成了戰犯被剝奪軍權,其部隊解散,宋慶部則潰不成軍了,因此慈禧對他再無借重之處。倒是袁世凱,手裏的軍隊成了清廷唯一可依賴的精銳了。而那些督撫們,在這兵荒馬亂、自顧不暇的時節,誰也沒有想到如袁世凱這樣如此“盡心”孝敬慈禧。由此可見,袁世凱在大局中靈活處置、掌握主動的策略收效不可謂不顯著。

到辛亥年武昌起義以後,天下局勢已成瓦解,各種政治勢力風起雲湧,政事軍情瞬息萬變,革命黨、清廷和立憲黨均無力收拾殘局,只有請袁世凱出山來擺平。這時候的袁世凱真可謂“眾望所歸”,但他牢牢握住兵權之後,對哪一方都不完全支持,也不完全反對,而是左顧右盼,左右開弓,一方面對清廷信誓旦旦表達自己的忠肝義膽,同時以革命黨的勢力和要求來要挾清廷,一方面則對革命黨表示民心思安,天下為重,而又以清廷的要求來壓制革命黨,還充分利用立憲黨在其中做穿花蝴蝶,穿針引線,終於取得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位子。這一幕大戲,演得是起承轉合、跌宕起伏兼有聲有色,的確是袁世凱一生中耍權弄術的經典之作。可惜袁世凱身邊有些人不明白袁世凱種種舉措的妙處,覺得他做事不像以前有決斷了。袁聽了不免得意地向這些人解釋:“你們知道拔樹的辦法嗎?專用猛力去拔,是無法把樹根拔出來的,如果硬來,樹一定會斷折。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左右搖撼不已,才能把樹根的泥土松動,不必用大力就可以一拔而起。清朝是棵大樹,還是二百多年的老樹,要想拔這棵又大又老的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今天的忽進忽退就是在搖撼大樹,現在泥土已經松動了,大樹不久也就會拔出來的。”

在戊戌變法中,他最初也是秉持靈活機動的策略,而且極為成功。雖然他有段時期被慈禧太後目為維新黨,而且康梁一黨對他的確也倚為腹心,連政變這樣大逆不道的事也請他參與,但袁世凱在保守派和洋務派那裏也很吃得開,至少是他們極力拉攏的對象。榮祿對他的器重和保全是不用說了,李鴻章這一洋務派大佬則從一開始就不遺余力地推崇他,而李鴻藻作為清流派的首領,對洋務派李鴻章的政見和為人向來不齒,但對袁世凱這一“李鴻章的人”居然也贊賞備至。

春節與元宵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有關資料記載,春節在中國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然而,現行“春節”稱謂才有98年歷史。

中華民族傳統歷法歲首正月初一,現今無論中國還是海外華人都統一稱為“春節”,但在中國歷史上卻稱之為“元旦”。宋人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稱為新年。”

據《史記》載,夏代元旦為正月初一;殷商定在十二月初一;周代提前至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再提前至十月初一為元旦,直至西漢初期。到漢武帝時頒行《太初歷》,才恢復夏代的以正月初一為元旦。以後歷代相沿未改,所以這個歷法又叫“夏歷”,今俗稱為農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