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青春戎馬,晚節黃花(第6/7頁)

1946年,楊樹誠年逾花甲,因歷經磨難,身體及精力大不如前,於是輾轉北平養病。當時,李宗仁在北平任行轅主任,便邀請他協助其高參劉仲華制定開采煤礦的計劃,在此期間,楊樹誠因蚌埠淪陷時期“捐款獻機”而受指控為漢奸。楊在被傳訊時申辯了被迫“捐款”的真相,後由李宗仁過問,北平行轅軍事法庭最後審判,撤銷了對楊樹誠漢奸嫌疑案的指控。1948年淮海戰役勝利後,國民黨軍隊全線潰敗,李宗仁曾致電楊樹誠,“期望仁兄早日南下”。楊當時籌劃將蚌埠寶興面粉廠遷至南京,因受當地面粉業阻止,又欲改遷常州附近的奔牛,由於人民解放軍渡江南下,這些計劃均落空。新中國成立後,李宗仁去了美國,楊樹誠去滬療養。

滄桑巨變,故人又相逢。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先生偕夫人郭德潔女士,沖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國大陸,當年在北平行轅為李宗仁高參的劉仲華,原系中共地下黨員,後改任北京園林局局長,這時,他特致函楊樹誠之子楊春曦,告訴他李宗仁歸來的喜訊。楊春曦夫婦立即回信,由周總理直接轉交李宗仁先生。1966年5月18日,李宗仁先生在程思遠和尹冰彥的陪同下到上海參觀,當天下午便約楊樹誠一家在錦江飯店會面。因宋慶齡副主席聞訊拜訪,會面改在5月20日上午,這天早上,李宗仁派專車接來了楊樹誠及兒媳一家人到飯店,在九樓的特別套間會客廳裏,李宗仁與楊樹誠一見面便擁抱在一起,相互問候。李握著他的手說:“我們兄弟之間有這次見面,真是世間奇聞。三哥年已八旬,身體這樣硬朗,我感到很高興。”楊樹誠向他談了自己在解放後繼續從事早年的探礦,為淮北地區勘探發現了一些新礦區,了卻了埋藏心中多年的意願。李宗仁感慨地說:“我回國後,親眼目睹共產黨的政策,感到這條路走對了。”時近中午,兩人話別,為照顧楊樹誠年事已高,李宗仁親自送他到樓下門廳,並為他打開轎車門。這時,兩雙飽經滄桑的大手再次緊緊相握,他們似乎意識到這可能是最後的一面,久久難以松手。最後,李宗仁先生以手護車頂,將楊樹誠送入車內坐下,在即將啟動的轎車旁邊對楊樹誠鞠躬送別。

大樹底下難乘涼

李宗仁身居高官要職後,多少年以來,不知有多少他的同學、同鄉和親戚朋友前去投奔他,或開口或伸手向他要事做要官當。但是李宗仁敢於撕破臉皮,不論親疏,量才用人,雖系親朋故舊,若無術無才,絕不重用。

李福生是他的原配夫人李秀文的表叔,早年在他胞兄李德明手下當工打雜。李德明見他忠厚老實,手腳麻利,做事勤快,就把他推薦給李宗仁當衛士。從此,李福生一直在李宗仁身邊22年,隨他潛逃香港、流落西貢、北伐抗戰,輾轉南北,歷盡坎坷,在硝煙火海中進進出出,置生死於不顧,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他卻大字認不得一籮筐。因此,李宗仁並未因為他是“內親”和在身邊多年的“親信”而提拔重用。李福生從衛士升至少校隨從副官以後,就一直官居原職。而與他同時或很晚才來到李宗仁身邊工作的人,不管是不是同鄉,幾乎沒有一個不提拔的,或中校、上校,或少將、中將。所以,當時國民黨的一些軍政要員都承認李宗仁比蔣介石能容人、用人。為此,李福生和一些同鄉抱怨連天,牢騷滿腹,常在背後說李宗仁“不認人”和“寡水”。

李宗仁聽了,不但置若罔聞,而且依然我行我素,以致對他兒子李幼鄰的老庚張幼鄰也未能例外。張幼鄰原來就是第四集團軍司令部的少尉傳達排長,20年後仍然是此職。1943年中秋,張幼鄰的一位親戚從家鄉來到湖北老河口,要張幼鄰幫他向李宗仁引薦謀一官半職。當他看到張幼鄰還是十數年前的“炒排骨”(即排長)時,不禁大為驚訝,張幼鄰唉聲嘆氣地說:“我恨不得當軍長、總司令,只是沒辦法,我能搬石頭砸天?”接著向這位親戚倒出了自己的一肚子苦水:一次,張幼鄰的上司要提升他為上尉連長,可是報到李宗仁那裏卻通不過,朱筆一揮就把他的名字和任職劃掉,而後,對軍務處長梁家齊說:“張幼鄰是我同年仔,又在我眼睛鼻子下工作,對他我清楚明白,他一無戰功,二無突出貢獻……”這樣一來,張幼鄰理所當然地被“委屈”和“埋沒”了。

張幼鄰的親戚聽了,愣怔了許久,然後不無傷感地說:“看來大樹底下也未必好乘涼啊!”

其姨表兄黃敬修,陸軍大學將官班畢業,想當師長,李宗仁只派任師的上校參謀長,黃堅辭不就,牢騷滿腹,雖多方疏通,李仍不允,後改派為某步兵團上校團長。該團曾一度駐廣西百色區田陽縣附近,歸梁家齊指揮(當時任該區指揮官兼行政專員)。李宗仁一向回避近親在身邊工作,後來王建平因故力辭第五戰區軍法執行總監職務,並一再推薦黃敬修補缺,李宗仁再三考慮,始允其請,但交代先試後委。又如李宗仁的堂侄兒李常謙到老河口,希望謀得一官半職,李宗仁對他說:“你想做事,應照規定備詳綱履歷,送軍務處梁處長審核後,再報請委用。”後來報委為《陣中日報》印刷廠廠長,李常謙接任後成績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