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烤面包說起(第3/3頁)

1947年美國在第二次大戰的復員業已完成,人事參謀又要注意下次動員的籌備。當時的想法是所謂“二·五預計”,即如何動員二百五十萬人。部隊登陸的日期為D日,動員令開始之日則為M日,所以M+60等日期成為我們思量的題目,這當中包括征兵入伍、預備役人員轉為現役、各州之州衛兵提升而為聯邦之國軍、指派新成立部隊之幹部、設立各種人事站處等等工作。因為如此,我在參大畢業之後,回國派至國防部第五廳服務,被同事稱為“動員專家”。

其實第五廳的前身各為抗戰期間的軍令部和軍政部之各一部,此時的職掌為部隊之編制訓練。各同事手持算盤,計算員額。他們所做事也可以算是動員,不過軍隊乃是社會之產物也反映其作風。美國是一個高度現代化的國家,當中各種因素都能互相交換,互相替代,所以動員起來,可以全部籌謀共同支配。國防部第五廳的參謀則或管正規部隊或管雜牌部隊,首先即須注意各單位之歷史及其部隊長與統帥部之人身關系(這才是中國所謂之人事),有些尚是鞭長莫及。有如此時國防部名義上尚且控制寧夏甘肅馬鴻逵與馬步芳之騎兵師與騎兵軍,實際上則南京除了須發番號給予津貼之外尚少了解其實際情形,遑論及幹預其內部之行政。況且即是其力之所及的各方面,也只是適應目下一時情形,無從注意其細節。例如七十一軍,也算“中央嫡系”,抗戰之後曾駐上海近郊,在派赴東北作戰之前,曾吸收汪精衛所部“偽軍”,這當然與以後該軍作戰之效率有極大關系。只是此事由參謀總長及其幕僚做主,至於其人員如何分配,多余之軍官作何區處,更不是國防部之參謀人員可能根據經典從旁指示之業務。

1946年國軍接受馬歇爾的建議準備采取精兵主義將全國陸軍縮編為九十個師。如此計劃完成,我在雷溫烏茲之所學還有若幹實用之處。及至出國一年之後,內戰已全面展開,這時候國軍只將一切罄其所有的投付戰場,早已無力敷設油管,當然談不上更革制度,提高效率。我這個速成的專家也只能在國防部翻譯一些美軍所用之程序標準(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簡稱SOP)備供咨詢,算是賺得我月入約值美金二十元之薪餉,此外D-Day和M日,已不與實際情形發生關系了。

1991年12月13日《中國時報》人間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