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言動出於常軌,大儒堪忍重負

胡適(1891.12.17—1962.2.24),徽州績溪縣上莊村人。原名嗣穈,學名洪骍,字希疆,後改名胡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其中,適與適之之名與字,乃取自當時盛行的達爾文學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典故。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

給後進“指示一條應走的路”

1928年3月,上海吳淞海邊的中國公學發生風潮,至4月底尚未解決,校長何魯辭職。校董會推胡適繼任,希望他能出面維持,平息風潮。胡適因母校的關系,慨然允諾,於4月30日就任中公校長,並很快平息了學生風潮。

在任大學校長期間,胡適非常重視學生智能的培養。他在中公設立了獎學金,獎勵學生讀書;並積極提倡寫作及各種學術研究會、演講會等活動。胡適認為,這些活動可以引起學生讀書的興趣,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思想,並有益於日後從事的學問。他曾說:“我們相信,文字的記錄可以幫助思想學問,可以使思想漸漸成條理,可以使知識循序漸進……商家的賬簿上往往寫著‘勤筆免思’;其實勤筆不是免我思想,正是助我思想。”

在胡適的提倡與鼓勵之下,學校創辦了《吳淞月刊》,學生中也辦起了《野馬》等許多刊物,出現了一種自由、主動、活潑的讀書風氣。

胡適也相當重視體育,曾親自為全校運動會寫了一首短歌:

健兒們大家上前。

只一人第一,要個個爭先。

勝固然可喜,敗亦欣然。

健兒們大家上前。

健兒們大家齊來。

全體的光榮,要我們擔戴。

要光榮的勝,光榮的敗。

健兒們大家齊來。

他不僅看重學生體格的鍛煉,而且重視運動場上對學生品格的培養,希望青年們養成一種堂堂正正的運動員風度。

對於校中成績突出的青年學生,胡適非常熱心培養扶持,甚至有些偏愛,卻也相當嚴格。在他看來,後進之輩皆可提攜。當時文理學院的學生羅爾綱,平時一點也不活躍,在校中無聲無息。但他成績優秀,得過學校首屆獎學金,文化史的論文也作得不錯,很得胡校長的賞識。1930年夏,羅爾綱要畢業了。畢業前夕,他給胡適寫了一封信,請求他介紹工作。胡適便約請羅爾綱做家庭教師,並收他做“徒弟”。羅氏在胡家先後五年,除指導祖望、思杜兄弟倆讀書外,又幫助抄錄整理胡鐵花先生的遺集,並在胡適的指導下研究史學。後來,羅爾綱寫了一本《師門辱教記》的自傳,記述這五年跟胡適做“徒弟”的生活,頗為親切生動。其中寫道:“我一入師門,適之師就將‘不苟且’三字教訓我,我以前謹遵師教。到了妻兒來北平後,為了要賣稿補助生活,一大部分文章不得不粗制濫作了……至今想起來還是一件痛心的事。”“我十分慚愧,又十分感激,當我每次發表這種文章的時候,就得到適之師給我嚴切的教訓。”

胡適對羅爾綱的幾次批評的確是很嚴厲的,但嚴厲之中卻也能給人以啟迪;而對羅氏的成績,胡適也多有稱許和鼓勵。羅爾綱後來研究史學頗有成就,成為太平天國史的著名學者。他自己認為,跟胡適的指導與嚴格要求是分不開的。

吳晗,當年名春晗,也在中國公學念書,也是胡適的一個得意門生。在胡適講授中國文化史課程時,吳晗得到胡適的指導和幫助,寫出了他的第一篇學術論文《西漢的經濟狀況》,也得到胡校長的賞識。後來,胡適被迫離開中公,吳晗也離校北上,考入了清華大學歷史系二年級。胡適又介紹他在學校謀得當“工讀生”的機會,解決了經濟困難,又親書一副對聯送給他: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多談問題,少談主義。

胡適還寫信勉勵吳晗,要他“訓練自己作一個能整理明代史料的學者”;並在《大公報》上撰文,希望大學生們以吳晗為榜樣,“埋頭讀書,不問政治”。吳晗那時確實深受胡適的影響,不僅把胡適送的對聯掛在自己的房間裏,也給胡適辦的《獨立評論》寫文章,並且按照胡適的指導和要求,成了專治明史的著名學者。但是,作為熱血青年的吳晗,看到黑暗腐敗的現實,他又怎麽坐得下圖書館而無動於衷呢?他給胡適寫信說:“處在現今的時局中,黨國領袖賣國,政府賣國,封疆大吏賣國……翻開任何國任何朝代的史來看,找不出這樣一個卑鄙無恥、喪心病狂的政府,也很難找到這樣一個麻木不仁、渾渾噩噩的國民。”

他這些痛苦,不敢“向有黨籍的人吐露”,因此只能向胡適傾訴,說自己“過去備受先生的訓誨指導”,也希望這時能給他“指示一條應走的路”。而此時的胡適卻難以為力。後來吳晗思想轉變,走上了與胡適相反的道路,成為一位堅強的民主鬥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