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師培:激烈的少年大師

劉師培(1884—1919.11.20),字申叔,江蘇儀征人。他在學術舞台上連創佳績,甚至與章太炎齊名,並稱“二叔”(章太炎字枚叔,劉師培字申叔)。劉師培曾經著意滿清科場,後來卻力倡排滿革命,他35歲的生命非常短暫,但對學術界的貢獻卻是不容忽視的,有人稱他為“少年同學大師”,而他則自稱“激烈派第一人”。

激烈派第一人

1903年,19歲的劉師培北上會試,未中,歸途中經過上海,結識了蔡元培、章太炎等人。到上海沒有幾天,就目睹了震驚海內的《蘇報》案。《蘇報》是當時上海發行量較大的報紙,受新型知識分子愛國熱情的影響,言論激進,鄒容的《革命軍》就是在這裏發表的。由於《蘇報》言辭激怒了滿清政府,鄒容、章太炎等人被捕,從此劉師培卷進了政治漩渦。

冬天,他和蔡元培創辦了一份報紙《俄事警聞》,作為當時“對俄同志會”的宣傳機構。第二年改名為《警鐘日報》,成為上海灘最著名的革命報紙。沒多久,劉師培拋出了一個重型“炮彈”,即劉師培所撰《攘書》。

劉師培早年是一個激烈的反清政府的革命派。他同章太炎是好朋友,受章太炎影響寫《攘書》表示自己的“排滿”決心,又寫了《黃帝紀年論》、《論激烈的好處》等論書,宣傳“排滿革命”的民族文化思想。劉師培手中的精神“武器”便是傳統的“攘表”思想。

《攘書》(1903年)開首便說,“攘,《說文》雲,推也”,“吾”豕韋之系世秉麟經,我生不辰,強虜橫行,鑒於前言,扶植人極,炎黃有靈,實憑實式。劉師培以“攘夷”為歷史使然。劉師培堅持黃帝紀年。他認為,一個民族必須追溯自己的起源,中華民族的祖先是黃帝,應以黃帝紀年。劉師培的思想存著一份愛國熱忱,因此他對未來的中國抱著殷切的希望。他說:“吾遠測中國之前途,逆料中國民族之未來,吾惟有樂觀。”“則中國之在二十世紀必醒,醒必霸天下。”他還說:“中國其既醒乎,則必盡復侵地,北盡西伯利亞,南盡於海。建強大之海軍,以復南洋群島中國固有之殖民地。遷都於陜西,以陸軍略歐羅巴,而澳美最後亡。”“既醒之後,百藝俱興,科學極盛,發明日富,今世界極盛之英德美不足與比也。”不過也要看到,在許多的“主義”中,大概民族主義最難把握“度”,每當走過頭便可能仄向狹隘的一途。

《攘書》把劉師培推到了排滿革命的最前沿,這也奠定了他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言論及行動都是激烈的,這一時期劉師培表現出來的“排滿”決心與熱情無人能及。

劉師培在《警鐘日報》上射出的另一個“炮彈”就是《中國民約精義》,即用中學來解釋西學的民主觀點。

劉師培早年是一個別具特色的民主論者,他注意用中學解釋“民主”,想在中西學融會貫通中,求其新解,並能被中國人接受,這應該說也是將西洋學說“中國化”的一種嘗試。劉師培在《中國民約精義·序》中說,我國國民知道有“民約”二字的,已經有三年了。盧梭《民約論》為歐洲政學之力作,對中國僅增加一新名詞而已,實應大力宣傳,以求普及。同時他又認為“民約”思想,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發明。故當可從中國經典中尋找出本國“民約”思想精華。由此原因編寫了《中國民約精義》,在這本書中他引用《周易》、《尚書》、《詩經》、《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國語》、《周禮》、《禮記》、《論語》等有關君民、君臣關系論述,旁征博引,述及己見,論“民約”思想,證明在中國可以實行“民約”思想。

劉師培的《中國民約精義》對於清末年宣傳民主思想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劉師培毫不諱言稱自己是“激烈派第一人”,他曾熱情地謳歌主張社會革命的盧梭:“他說的話都是激烈不過的,那巴黎的革命,就是被他鼓動起來的。”他認為這種激烈的態度是每一個新型的知識分子必備的條件。他指出,一個真正的維新者,除了具有新學知識外,還應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講國學,一是講民族,一是主激烈。”

在言論上他是主激烈的,行動上他也不示弱。1904年的11月,蔡元培、陶成章在原軍國民教育會暗殺團的基礎上,組建了光復會。該會以暗殺和暴動作為主要抗清手段。光復會一成立,劉師培就加入了,而且是最積極的一員。沒多久,他就和另一個會員萬福華去刺殺王之春。王之春生於1942年,曾任浙江、廣東的按察使。1898年他在四川布政使任上瘋狂鎮壓余棟臣起義,被升了官,當上了山西、安徽巡撫。1902年任廣西巡撫時,主張以出讓廣西礦產權利為條件,“借法款、法兵”鎮壓廣西人民起義。他的這一做法成了國內拒法運動的導火索。清政府第二年就把他解了職。劉師培找這樣一個人下手,是為了解心頭之恨,並給那些賣國的官員們敲一下警鐘。這次刺殺行動以失敗而告終,劉師培第一次感受到了幹革命並不是件容易事。後來徐錫麟安慶起義的失敗再一次證明了暗殺和暴動這種冒險的激進行為,是不足以撼動一個政權的基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