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分裂時的悲劇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去世。他是晉朝的第一個皇帝,二十五年之前他令魏主曹奐向他禪位,有如220年曹丕之迫漢獻帝稱:“率我唐典,敬遜爾位。”其邏輯是有德者君臨天下,唐堯虞舜都以此“歷數有在”的規律行事。而實際上曹丕確比漢獻帝強,而司馬炎更比十五歲的曹奐強。可是這些篡位者沒有看到的是,他們自己是世代權臣手執兵符,當然聲震朝宇。可是一做了皇帝傳之子孫,又變成了宮殿中的傀儡。皇帝原來是文官集團的首腦,他以天命統禦群臣,開口則為聖旨。如果做得好,經過他的指示,則不合理的事體亦公認為合理,受不公平處理的人臣也只能自怨命苦,而仍歌頌“皇恩浩蕩”。因之下層機構統計不實,行政乖違的情形亦可以就此掩飾。只是公元3世紀之末至4世紀之初,中國有很多大問題沒有解決,已經掩飾不起來。天子的聖旨,也很少被人認真算數。況且與外間隔絕,廢立出諸權臣,其不能有所作為,也是勢所必然。

可是司馬炎在位二十五年,好像已突破這種環境。公元280年“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就此結束了過去三國鼎立,而重創天下一統的局面。並且他又於公元277年大封宗室子侄為王公、郡公、郡侯,縣王,“更制戶邑,皆中尉領兵”,也就是管理境內的民政、財政和軍政。全國三十九郡之外,另有二十一“國”,分置於今日之山東、山西,河北、河南及遼寧,以拱衛京師,同時又有一部分親王參與朝政,如此也不會被權臣宰割了。

偏偏在290年繼位者為惠帝司馬衷。他在歷史上最有名的事跡,乃是臣下報告他,百姓餓死,他就反問:“何以不食肉糜?”我們聽過法國大革命時皇後Marie Antoinette聞及百姓沒有面包吃曾叫他們吃糕餅的故事,對於此類傳聞,不能認真。只是司馬衷在晉室皇位極端艱難之際,庸懦無能,必然屬實。否則也不會有如此的傳聞編派在他頭上,並且記入信史了。

法國革命時皇後以貌美而輕率稱,司馬衷的賈後,則以醜陋著名。據說她又矮又黑。其實這也與以後的事體無關,只是內外多故的時候,歷史紀錄不針對重點發揮,而加入這些不幹大局的細節,更容易滲入帶偏見的資料。

據說賈後缺乏母教,不守婦道,行動淫虐,因幹政與皇太後楊氏沖突。太後之父楊駿則為“太傅,大都督,假黃鉞,錄朝政,百官總己以聽”。於是賈後也組織一個與她自己接近的集團。因為她父親賈充也是權臣。她不僅把族兄從舅拉過來,也籠絡了皇室司馬家的一部分親王,如汝南王司馬亮,此人曾被司馬炎封為“宗師”,有率領宗室子弟的威望。又因為他們聯絡了朝中一部分名士,所謂“二十四友”的官僚集團。這權力鬥爭的重點始終沒有在傳統的史料裏說得清楚,我們翻閱《晉書》帝紀、列傳、食貨志、職官志,感覺到晉朝始終不是一個正規的朝代,武帝和惠帝之交,方才以軍政府的姿態企圖創立一種民政制度,組織未遂,即變生肘腋。譬如劉毅傳裏說及劉把武帝司馬炎比喻為漢之桓靈。他說:“桓靈賣官,錢入官庫;陛下賣官,錢入私門。”可見晉的財政始終未上軌道,否則開國之君,四海為家,當不致賣官鬻爵。而且武帝紀內說及“賈充兇豎”,“楊駿豺狼”,更可以窺見其朝廷並沒有設官分職好好擺布,權臣仍是虎視鷹眈,後一代太後與皇後的沖突,也非僅出自宮闈。我們一般的觀念,晉朝已樹立一種“封建制度”,現在看來,其中一半是紙上具文。劉頌傳裏評當初設計即說:“法同郡縣,無成國之制也。”而職官志針對公元277年令諸王之國(即是到指定的疆域履任)的時候說:“而諸公皆戀京師,涕泣而去。”地理志則與之相沖突地說:“王不之國,官於京師。”這時候朝廷想做的一件大事,即是所謂“占田法”,凡士庶人等所領有耕地佃戶都按品級有所限制,即王公在京師附近的地產亦然。這些條例無全部奉行的跡象,只是在這草創期間諸事不定的季節,朝廷一有變故,就使很多人感到不安。不僅財產與名望受影響,而當日習慣,政爭失敗,則被判以極惡的罪名,有身家性命的危險,凡此都是構成賈後之禍及八王之禍的原因。

公元291年的沖突,賈後勝利。楊駿以造反被討,死於馬廄,太後被廢。但是不旋踵間,後又與汝南王沖突,乃指使楚王司馬瑋殺之,這才除去八王之一。再之,楚王又以矯詔罪被誅,太後也被弑。又近十年,公元300年,賈後殺太子,趙王倫起兵反,誅後,並且廢司馬衷而稱帝。至此則有淮南王允討趙王倫不克身死。繼之又引起齊王冏、成都王穎和河間王颙的聯合軍事行動。他們的復辟成功,趙王被賜死。302年齊王冏又有擅權模樣,由河間王颙指使長沙王乂殺之。以後戰事由洛陽波及長安,成都王穎自縊死,河間王颙為南陽王模所殺,長沙王乂為東海王越所殺,東海王越則為討羯人石勒時戰死。自賈後參政起,至惠帝306年中毒身故,前後十六年,戰事波及今日之山東、河北、河南、陜西。各王動員時,有稱二十萬者,有稱七萬者。每次戰役死者以萬計,其詳細經過,無法綜合梗概敘述。而五胡十六國開始於此時。304年匈奴之劉淵初從成都王司馬穎起兵,不久就自稱漢王。一時從他的,“二旬之間,余已五萬”。至311年他的族子劉曜陷洛陽,“害諸王公及百官已下三萬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