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

中國歷史中主要的朝代,每個不同,而尤以趙宋為顯著。說也奇怪,各朝代創業之主,雖憑軍事力量奪取江山,只有趙匡胤是職業軍人。其他如漢高祖為亭長,唐高祖和隋文帝是貴族,元太祖和清太祖是少數民族的領袖,明太祖是農民,他們的政治背景在創立帝業時先聲奪人。只有宋太祖趙匡胤以軍功起家,即創立朝代之日,仍是現役的高級將領,這與北宋之注重技術,企圖在中國歷史裏打開出路,不因襲前朝作風的趨向有很大的關系。

所以我們從《宋史》的本紀裏看到趙匡胤幸造船務、觀制造戰艦、觀水硙、閱炮車、視察練習水戰、親授醫官黜其藝之不精者,前後不絕。他自己也武藝高強,騎馬射箭均是第一流能手,未做皇帝前曾以大將的身份親自參加戰鬥,所以宋朝人也稱之為“藝祖”。

既作皇帝則他不能搬出智力德行均高人一籌的表現。可是趙匡胤不以抽象的觀念籠罩事務。他作聖賢之君的觀念,能拿出來對真人實事發揮。在各代帝王之中可算是最能說實話的一位。他要石守信等交出兵權,曾說:“人生如白駒過隙,所以好富貴者,不過欲各積金錢,厚自娛樂,使子孫無貧乏耳。卿等何不釋去兵權,出守大藩,擇好便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久不可動之業,多置歌兒舞女,日夕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朕且與卿等約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因為他的直爽,宋太祖不用漢高祖和明太祖的伎倆去屠殺功臣。在統一期間被他征服的小朝廷的首長,也受優待,無歷朝的疑忌殺戮情事,據說他自己曾立有“誓約”不殺大臣及言事官,這一方面表示他的寬懷,一方面也由於他的自信。

趙匡胤受母親杜氏的吩咐,傳位於弟趙光義(太宗),終其身沒有因為繼承問題而在他左右產生各項陰謀。雖然這種紀錄在趙光義一朝就不能保持,宋朝宮闈間的糾紛究竟比各朝為少。這319年內(包括北宋及南宋自公元960年至1279年)也有太後主政的情事,但是未構成女患,宋朝也沒有宦官專政的情形。

對各個人作褒貶,不是本書的目的。況且宋太祖趙匡胤沒有一般帝王的毒辣,也還不是完人。他飲酒常醉,有一次他所乘馬蹶墜地,他站起來就解佩刀刺馬殺之。還有一次他舉行露天宴會的時候下大雨,他就盛怒,弄得很多臣下惶竦,可見他也有粗蠻性格,他也會沖動而有時不能掌握自己。只是趙宋一朝不以恐怖政治作為它帝業的基礎,由來已久。雖然這不能與趙匡胤的個人性格無關,卻也仍是歷史時勢使然。在這三百多年裏,中國有了一定的國家之目標(national aim),朝廷成為一個帶競爭性(competitive)的機構。在這些條件之下,態勢顯然,用不著多番矯揉造作,所以其朝政也較其他各代為開明。

趙匡胤在公元960年奉後周恭帝之命去討伐契丹,兵次陳橋驛,距開封不及一日的距離,被部下以黃袍加身推戴而為皇帝。這種情形,與西方羅馬帝國的情形相似,在中國的五代也已數見。即是後周本身,也是在這情形之下產生,恭帝郭宗川,則是一個七歲的孩子,因之960年之政變創立北宋,沒有遇到抵抗,在中國歷史中也創立了一種不經過流血而誕生一個主要的朝代之奇跡。

出征的軍隊既還回國都,宋太祖放棄了征伐契丹的計劃,這計劃也終身擱置。他到晚年才重新展開開封與太原(北漢)軸心間的戰事,也因對方頑強抵抗而罷,他在位十七年之中著重以軍事力量,削平南方獨立或半獨立的國家。在他不自覺之中,完成了一項“大歷史”的任務:公元第二千年的上半期,中國南方的多數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有了一段長時間大規模的鬥爭,雙方都要作長遠的準備。因為趙匡胤的長遠打算,北宋沒有繼五代而為第六個短朝代。但是趙匡胤並沒有完全忘記北方的頑敵。他曾對趙普說有朝一日他要能恢復幽燕十六州,他就要在北方山地上古北口一帶設防。這計劃到四百年後才由朱元璋指導之下遂行。

趙匡胤所滅之國,有荊南(湖北)、湖南(即今日湖南)、蜀(四川和陜西一部)、南漢(廣東和廣西)和南唐(江蘇、江西及安徽之一部)。錢俶所掌握的吳越(浙江及福建之一部)則僅納貢,錢也和他約定“三年一朝”到開封來拜訪他,但是其疆域仍未入宋朝的統治,福建的廈門和汀漳也仍在化外,要待太宗朝北宋才能席卷長江以南。

趙匡胤完成他局部統一之後,曾派官員到各處度民田,但是未曾下令重新分配民間的土地。他也著令“均賦稅”,但是一般看來,他仍因襲五代的體制,只有局部的調整,沒有大規模的改組。他之沒有采用征兵制,尤為各朝所僅見。他治下國家的力役,也盡量避免征派於民間,而由“廂軍”(詳下)服行。宋朝創業之主用刑罰較前代為溫和,但是對官吏的貪汙則不假情面。然則他也說到“俸祿薄鮮,未可責廉”。於是他對各級工作人員一體加薪。宋朝的官俸也較其他各代為高。他所設國家儲備軍,叫作封樁庫。他曾說:“俟滿五百萬緡,當向契丹贖燕薊。”他又曾向左右說:“我以二十匹絹購一契丹人首。其精兵不過十萬人止費二百萬絹,則敵盡矣。”很少的中國君主,會這樣坦率地承認各人的私利觀,而且趙匡胤很明顯的知道國家經濟的力量龐大。他的積絹計劃,曾給第六個皇帝神宗趙頊一種啟發的作用。約在一百年之後,神宗在庫房上題自制詩:“五季失圖,狁孔熾,藝祖造邦,思有懲艾,爰設內府,基以募士,曾孫保之,敢忘厥志?”以上32字,以每字作一庫的名號。32庫積滿之後又成立20庫。但是其祖先與曾孫都沒有看出:經濟力量固然可以翻變為軍事力量,但是其中又有組織結構的各項原則,並不僅是二百萬匹絹,則可以敵對方十萬的精兵。這題目關系整個宋朝的歷史,當在以下各節分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