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泛論子學時代(第5/5頁)

古代哲學,大部即在舊所謂諸子之學之內。故在中國哲學史中,上古時代可謂為子學時代。此時代之諸子,司馬談將其分為陰陽、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史記·太史公自序》)名為家者,以諸子皆以私人講學故也。劉歆則於六家之外,又加農、縱橫、雜、小說四家,共為十家。曰:“其可觀者,九家而已。”(《漢書·藝文志》)然即此九家,亦有與哲學無關者。今擇其與哲學有關者,就其發生之先後,依次論之。


[1] 戰國以前所為私人著述,本非必本人親手所寫,詳本章第五節。

[2] 胡適之先生論老、孔以前之時勢,歸結於:“政治那樣黑暗,社會那樣紛亂,貧富那樣不均,民生那樣困苦。有了這種形勢,自然會生出種種思想的反動。”(《中國哲學史大綱》,頁四二)此種形勢在中國史中幾於無代無之,對於古代哲學之發生,雖不必無關系,要不能引以說明古代哲學之特殊情形。梁任公先生所論是矣。然梁先生所舉“當注意”各事,亦多為後世所通有者,茲均不及之。(參看《梁任公學術講演集》第一輯,頁十一、十六。)

[3] 關於秦皇李斯焚書之事,其所焚之範圍及焚書之用意,現在史家尚無定論。然即秦皇李斯果真欲盡滅當時學說,“以愚黔首”,如傳統的說法,然自秦下焚書令至漢兵入關,不過數年之間,盡滅當時學說,事實上亦不可能。

[4] 《鹽鐵論·晁錯篇》曰:“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學,招四方遊士。山東儒墨,皆聚於江淮之間。講義集論,著書數十篇。”(《四部叢刊》本,卷二,頁六)可見此時墨家亦尚存。

[5] 此點前人多已言之。孫星衍雲:“凡稱子書,多非自著。”(《晏子春秋序》,《問字堂集》卷三,《四部叢刊》本,頁十一)嚴可均雲:“先秦諸子,皆門弟子,或賓客,或子孫,撰定,不必手著。”(《書管子後》,《鐵橋漫稿》,蔣氏刊本,卷八,頁七)大約今所傳先秦之書,皆經漢人整理編次。例如《墨子》、《莊子》等書,如現在所傳者,本先秦所無有。先秦所有者僅為不相連屬之各篇,如《尚同》、《兼愛》、《齊物論》、《逍遙遊》等。漢人於整理先秦典籍之時乃取同一學派之各篇,聚而編為一書,題曰某子,意謂此某學派之著作耳。此例亦有一例外,即《呂氏春秋》雖亦為先秦之著作,而原來即是一部整書。此書成後,呂不韋懸之國門,以自誇耀,可見其在當時為希有之成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