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儲位之爭波及內廷(第6/7頁)

李世民也很高興:“雉奴說得對,皇家尊師重道當為天下表率。請蕭著作進來……杜長史也請進來。”杜長史乃是故相杜如晦之弟杜楚客,他以工部侍郎之職兼魏王長史,近年來為李泰出謀劃策、籠絡人心可謂不遺余力。

西廂之內一陣亂,連媚娘她們都跟宦官一起忙活起來,取了十幾只新杯斟上禦酒,端給院中諸人以及堂上杜楚客、蕭德言;眾人齊飲再度叩拜天恩。李世民揚手道:“眾卿皆有功之人,於公者修編典籍造福萬代,於私者善導我兒多有益舉,朕感謝你們,各賜緡錢錦緞,待全書修成還會另加封賞。”

“謝陛下洪恩。”眾人謝恩而退。

李泰再度離席施禮:“兒臣還有一不情之請。”

“但言無妨。”

“兒臣有兩個朋友,也是赫赫功臣子弟,他們也為兒臣修編書籍出力不少,可否準他們見駕問安?”群臣不禁皺眉,這種做法無異於公然舉薦,魏王今天實在是有些得寸進尺了。

李世民卻毫無慍色:“叫他們來吧。”群臣開始揣測,他們父子是否事先就串通好了。

李泰前去招呼,不久又有兩個年輕人快步而來,一進院子便揮灑衣袖趨步婆娑,雙雙舞蹈起來——這是舞拜禮,初次面君蒙受天恩,以手舞足蹈之狀表示喜悅。這倆年輕人一個相貌清秀身材健美,一個精悍雄武微有虬髯,兩人似乎早就排練過,舞姿矯健步伐對稱,猶如一對展翅高飛的雄鷹翩翩翺翔,隨著樂聲漸行漸近,直至階前雙雙跪倒:“陛下萬歲萬萬歲!”

霎時間,群臣的眼光都掃向房玄齡——不用李泰引薦,許多人都認得他倆,那個相貌清秀的是已故駙馬柴紹的次子柴令武,另一個就是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莫說群臣驚訝,連房玄齡都驚出一身冷汗。他當然知道兒子與魏王交情不錯,卻沒料到魏王會向皇帝引薦,父子竟在這場詭異的宴席上碰面,實在始料不及。

雖然大多數人都認識,李泰還是規規矩矩做了介紹,畢竟他二人都不是嫡長子,沒有面君的機會。李世民似乎被剛才那番熱烈的舞蹈感染,見他倆一表人才頗有喜色:“柴紹與平陽公主夫妻雙雙英雄,為大唐立下無數戰功,可嘆皆以亡故,今見令武,可謂後繼有人……房公,沒想到你還有這麽個英氣勃勃的小兒子,為何不早把他推薦給朕啊?”

“陛下過譽,犬子頑劣不才。”房玄齡心知肚明,他這二兒子不怎麽成器,好勇好武性情粗率,不惹禍已屬萬幸,他是絕不敢使其面君的;沒想到這小子走魏王的路子,還是冒出頭來,糟糕糟糕!

“虎父無犬子,房公過謙。”李世民對房遺愛的印象倒是不錯,“你們兩個進來……你們一是我李家貴戚之子,一是我大唐功臣子弟,當多自勉勵不負祖志,修文練武報效國家。”

“謝陛下教諭。”二人恭敬再拜。

“起來。”李世民細細打量二人相貌身姿,“你們成婚沒有?”

“尚未娶親。”

“朕給你們個大恩典。今宮中巴陵、高陽兩位公主待字未許,朕見你二人才貌出眾,又系高門子弟,願將女兒出降,你們可願意?”

柴令武、房遺愛怎會不願?忙叩首:“謝陛下洪恩,願報效皇家肝腦塗地!”

李世民大袖一揮:“報效皇家理所應當,肝腦塗地就不必了,朕可不願女兒守寡,哈哈哈……”

事已至此所有人都認定今日之事他父子必有預謀——固然柴紹和房玄齡是貴戚重臣,但皇帝也不可能僅以一面之識就草率配婚,這必定是李泰長期美言的結果,就是要當群臣的面公然宣布。雖然不少人心存異議,但皇家婚姻誰好作梗?只得舉酒相慶:“恭賀陛下。”

只一個人沒向皇帝恭賀,國舅長孫無忌。他滿臉肅然坐在那裏,待群臣呼賀完畢倏然端起酒杯,朝身旁的房玄齡眼前一舉,冷冷道:“恭喜宰相!”

房玄齡悚然——國舅認為我攀附魏王!

群臣都被這一幕怔住了,半晌無人出聲,連禦座上的李世民都覺尷尬。在旁戰戰兢兢的楊師道端杯而起:“姻緣難得……是、是該恭喜宰相才對……”這一句打破了沉默,群臣也三三兩兩向房玄齡恭喜,這尷尬的氣氛總算應付過去。

大家品著杯中酒,各懷心事,唯有李世民興致盎然:“戰事告捷,《括地志》將成,朕兩位女兒也有了夫婿,今日是值得慶祝的日子。駕臨魏府也當有所表示,朕宣布大赦天下,延康坊附近坊人租客全部免稅一年!”